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宣傳片現端倪:解放軍核潛艇將下餃子?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成立70週年之際,央視軍事頻道上周播出一段潛艇部隊宣傳片,當中釋放的一些信息,連日來成為中國軍迷熱議的話題。

一名海軍潛艇支隊軍官在宣傳片中,用八個字對解放軍潛艇部隊的發展做了總結:「核常兼備、以核為主」。

+4

這八個字被視為對中國潛艇部隊建設的一個權威概括,尤其是當中「以核為主」四個字,被認為揭開了潛艇部隊的神秘面紗,預示著中國未來會著重發展核動力潛艇。

長期以來,因為中國在潛艇研發上進度緩慢,加上中國海軍多年來一直以近海防禦為主要戰略任務,潛艇部隊的主要裝備建設思路是「以常為主」,即以常規動力潛艇為主,核動力潛艇向來不佔主導地位。
但與常規動力潛艇相比,核潛艇靜音好、續航長、潛深大、航速快,而且戰略核潛艇能發揮重要的水下核威懾作用,是構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環。
近來一些分析認為,冷戰時形成的核戰「互相保證毀滅(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簡稱MAD)」邏輯可能被顛覆,大國正轉向先發性地摧毀對方所有或絕大部分進攻能力的戰略。這樣的態勢下,由核潛艇搭載的海基潛射彈道導彈長期隨艇游弋於深海,比起陸基、空基兩種核打擊方式,具備隱蔽性好、機動性強等特點,在發動有效核反擊方面變得愈發有價值。
解放軍如今主動釋放潛艇戰略從「以常為主」,轉向「核常兼備、以核為主」,說明中國的核潛艇技術已經達到一定的成熟度和可靠度,能夠批量生產,下來無論是裝備的生產製造,還是潛艇部隊的戰法訓練,都將轉向以核潛艇為主。

中國軍迷猜測,中國的核潛艇很快要「下餃子」了,而且在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後,中國的核潛艇巡航將會更常態化,並且從攻擊型核潛艇常態化巡航,邁向戰略核潛艇常態化巡航,以及戰略核潛艇帶彈巡航,也就是進入戰備值班狀態。

就在官方釋放這個重磅信號前,有台灣漁民6月18日在海峽中線附近作業時,拍到一艘解放軍094型戰略核潛艇浮出水面,之後在解放軍水面艦艇伴隨下離去。
094型是中國海軍的第二代戰略核潛艇,這艘潛艇突然「冒泡」,而且是在敏感的台灣海峽,在中國境外引發高度關注。
有分析認為,這艘潛艇罕見現身台海,可能是要返回基地進行定期保養,不排除出現突發狀況,迫不得已浮航。但也有學者認為,解放軍軍機、軍艦如今常態化抵近台灣,這艘核潛艇在台海毫不避諱地亮相,也可能是解放軍故意為之,這是新的對台軍事威懾,不僅做給台灣看,也是做給美國看。台灣分析人士也猜測,094型戰略核潛艇大大方方亮相,也可能表示性能更強的第三代096型戰略核潛艇即將入列,甚至可能已經入列。

解放軍核潛艇在台海「亮艦」的具體原因和用意無法確定,但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能力,已經讓華盛頓非常警惕。
美國《華爾街日報》去年在一篇題為「美國潛艇全面碾壓中國的時代即將結束」的文章中指出,中國在潛艇技術和海底探測能力方面取得進步,正在縮小中美軍隊之間的一個主要差距,這對美國為應對潛在的台海衝突而制定的軍事計劃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方面,中國的反潛能力提升,將讓美國通過潛艇擊沈解放軍軍艦,以挫敗攻台行動變得更複雜和更困難;另一方面,中國的核潛艇可能會被派到台灣以東海域,阻止美國及其盟友介入。

巨浪-2與094型戰略核潛艇構成中國第二代海基核威懾力量。(VCG)

美國五角大樓去年10月發佈的中國軍力年度評估報告指出,解放軍目前有60艘潛艇,包括六艘戰略核潛艇、六艘攻擊型核潛艇,以及48艘常規動力潛艇;到2035年,中國潛艇的總數預計將達到80艘。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是否會進入新的核競賽讓很多人擔憂。美國至今沒有直接介入俄烏戰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擁有核打擊能力。有分析認為,美國在俄烏戰爭上的謹慎,也會促使北京更重視建設核力量,防止美國直接介入潛在的台海衝突。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6月中發佈的年度報告,中國核武庫的核彈頭數已在今年1月達到500枚,比一年前顯著增加了90枚。

俄羅斯國防部2024年6月12日公布,俄北方艦隊「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Admiral Gorshkov)護衛艦和「喀山」號核潛艇在大西洋完成了使用高精度武器的演習並抵達古巴。圖為2024年6月12日,鏡頭下到達哈瓦那灣的「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號。(REUTERS)

解放軍如今邁向「核常兼備、以核為主」,也是中國努力提升自身核威懾的重要一環,這會讓美國對於直接介入潛在的台海武力衝突有更大顧慮,只是這種基於核力量的「恐怖平衡」,聽起來都讓人覺得冷颼颼。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作者為楊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