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DJI李澤湘籌建私立大學教科研落地:可惜港府不願撥地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李澤湘透露,計劃在香港建立一所以設計思維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私立大學,惟特區政府不願撥地。(鄭子峰攝)

外界普遍預料,創新科技將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驅動力。早在2014年,專研機械人技術的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大疆創新(DJI)」董事長李澤湘已經提出,可以結合香港與珠三角的優勢,把兩地打造成為「新矽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構思後,李澤湘出席相關論壇時,再次提倡要讓「港深莞」一馬當先,成為世界的「新矽谷」。

事隔一年,李澤湘接受《香港01》專訪時慨嘆,就香港的創科發展而言,已難再扮演大灣區的「龍頭」了。

「在創科的世界裏,要麼你比較有實力、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要麼你有遠見、有好的想法;我們現在的實力是不如深圳和東莞的,所以你一定要有遠見,也就是政府當中必須要有一批人,能夠看得比別人遠。(阿里巴巴)馬雲起步的時候,(騰訊)馬化騰起步的時候,大疆起步的時候,都沒有資源也沒有實力,但是他們就是看得比其他人清楚。」李澤湘不諱言,香港非常有需要正視其在創科發展上的短視問題,對症下藥。

由李澤湘與學生汪滔創立的「大疆創新」,是無人機行業的「超級獨角獸」,市值逾1200億港元。(資料圖片 / 倪清江攝)

「沒有實力並不可怕,沒有遠見才是最大的問題!」談及特區政府為人詬病的創科發展策略,李澤湘滔滔不絕:「香港有兩個思維,約束了我們創科產業的發展,第一個是公務員思維,第二個是房地產思維。」他說,「政府做着做着,就用『房地產』思維來做科技產業,數碼港就是典型例子。」

李澤湘透露,早於半年前開始建議特區政府撥地,讓他和一眾有志人士成立一所以設計思維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私立大學;然而,「政府最不願意碰的就是土地問題,我們還不是叫它免費撥地,你讓我們買地也可以,可是政府還是怕得罪人,所以就沒辦法做,這個計劃就停滯在這裏。」

在科大任教逾25年的他認為,香港有最好的師資和學生,也有國際化和開放的環境,仍然具備很強的教育優勢。不過,以往沒有專門培養學生創業的高等院校,也沒有很好地把美術、設計、媒體、動漫及科技等專業串聯起來,令科研產品更好地落地,故他提出這個創新構思,希望發揮鯰魚效應,驅動其他大學變革,促進學生的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李澤湘認為,政府應該帶頭發展創科,才能令科研成果落地。(鄭子峰攝)

「政府一定要來領頭(辦學),你不領頭就像做創科產業一樣,做不起來的。」李澤湘指,該校規模不算太大,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來不超過5,000人,用地也只是科大的三分之一就足夠,但卻可以發揮撬動整個大灣區創科發展的作用,可惜香港政府並不支持。

「也許政府哪一天會突然想通吧。它需要對創科有深刻理解,知道我們需要有怎樣的人才、要發展怎樣的產業、創造怎樣的生態!但它現在就是沒有那個感覺......」

李澤湘又提到,在首任特首董建華主政年代,香港曾經有不俗的創科發展框架,「但光有框架並不足夠,你需要投資,要弄清楚整個創科生態當中,你缺少了什麼,哪些東西你可以自己做,哪些東西需要和深圳一起做,而不是說,要和深圳合作的話,我就不做了。你不做的話,那你的生態當中就缺少這一環、不健全了。創新生態本來就像創業試點,要有大膽的決策,敢於打破很多框架,願意去創造新的東西出來,而不是說如果跟公務員系統有牴觸,就不做了,或者只做一點點,這樣的話你砸再多的錢也沒有用的!」

「沒有創科實力並不可怕,沒有遠見才是最大的問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能否意識到問題所在呢?(資料圖片)

李澤湘出生於湖南,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並恢復高考後考入中南礦冶學院,兩年後赴美留學。他在美國電影院觀看「007」系列電影《鐵金剛勇破海龍幫(For Your Eyes Only)後,被主角占士邦隨身佩戴的高科技產品所吸引,激發專研機械人的興趣,甚至下定決心打造中國機械人產業。他先後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完成本科、碩士及博士課程,並於1992年獲科大聘為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歷令李澤湘意識到,無論有多麼充滿天才創意的產品,要是無法大量生產,就難以投入市場,因此,他非常注重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性。

香港回歸後,一河之隔的深圳為推動製造業升級,開始「借雞生蛋」,市政府與北京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聯手,成立深港產學研基地。李澤湘及其學生是最早進駐該基地的團隊,他曾強調,「沒有基地,我在科大創業,就會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們的錯」,因為創業一定要緊密聯繫客戶。他經常來往深圳工廠拿零部件,慢慢了解珠三角的產業鏈情況,掌握焊接工程技術,並熟悉市場需求。

李澤湘狠批,香港在發展創科時,「最大的問題,是覺得自己還不錯。」(鄭子峰攝)

李澤湘認為,他和學生汪滔共同創辦的大疆無人機的成功,正是香港與深圳優勢成功結合的例子,「香港科大的國際化教育,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訓練科研基礎和動手能力,而深圳的產業鏈完整,有齊全的硬件供應,更有助加快產品迭代的速度。」

以科大學生設計機械人為例,如果在科大的話,要花近一個月才能完成一次換代,但在深圳加工的話,只需要一兩天就可以完成。2006年,還在科大攻讀研究生的汪滔,在李澤湘的支持下,在深圳成立了大疆創新,決定開發小型無人直升機,如今其估值為160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

「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覺得一切都還不錯。」李澤湘提醒香港政府,「重點不是看你做了多少,而是要看別人在做什麼。你本來已經很落後了,還在那裏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而別人早就在前面了,人家走的是一大步。」

他舉例說,有個團隊參加了深圳寶安區的創業大賽後獲勝,翌日參賽者帳戶中就多了50萬元人民幣(約61.5萬港元),當地政府還打電話給對方,承諾當他註冊公司後會再給他100萬元人民幣(約100萬港元),然而,若是在香港,「你要填多少表?那些表來來回回要填多少次?政府官員每隔一段時間還要來檢視一次,又要花多少時間?」

【大灣區】「灣區之父」吳家瑋:港人有過路心態 不為下一代設想

【大灣區】科大籌辦廣州分校 校長史維:冀與本校區發揮協同效應

上文節錄自第112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21日)《透視大灣區之人才培養——科大三巨頭的三個灣區大學夢》。

瀏覽更多大灣區文章:【01大灣區專頁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