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法 | 德國之後法國接棒 關鍵是馬克龍這步棋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4月29日下午,中國官方剛正式宣佈,國家主席習近平於5月5日至10日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當然,外交部深夜發布通告稱,王毅外長應約與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Emmanuel Bonne)通電話,就中法關係深入交流。

王毅表示,願意同法國方面加強高層交往,發揮元首外交的引領作用。法國這邊也說,願意以中法建交60周年為契機,密切高層交往,為推動中法關係、中歐關係做貢獻。

實事求是地說,推動中歐關係行穩致遠,法國與德國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德國總理朔爾茨前段時間率領大規模商業代表團訪華。德國政府並不想效仿歐盟委員會對中歐經貿採取嚴厲態度,那樣只會對自己的經濟復甦進程產生消極影響。

朔爾茨畢竟不是綠黨,不會為了迎合西方政治正確,連經濟發展都要放棄。德國已經開了個好頭,然後就輪到法國了。前段時間,西方媒體就已密集放風說,馬克龍已經向中方領導人發出了訪問邀請,希望雙方在法國面對面交流。

2024年4月16日,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兩人一起散步(新華社)

王毅的通話自然是為高層訪問進行溝通,但兩個點,尤為值得關注。

其一,王毅外長與博納通話,在外交部的通報中顯示:中法就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問題進行了協調。一般而言,涉及地緣政治熱點,慣用措辭往往是交換意見,就是大家看法不一樣,互相通報一下立場,做到心裏有數就行。但使用了「協調」,說明存在共同語言,有深入對話的空間。

加沙衝突爆發,歐洲並未對美國亦步亦趨,內部立場並不完全一致,但整體而言,除了德國有歷史包袱,表態比較謹慎以外,其他對以色列都不怎麼客氣。法國最近對以色列的口風就很嚴厲。

近日有指馬克龍與朔爾茨欲推舉德拉吉成為下任歐洲委員會主席。圖為(從左到右)時任意大利總理德拉吉、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於2022年6月同乘夜間列車往烏克蘭。(Getty)

至於俄烏衝突,很有趣的是,歐盟經常附和美國對中俄關系說三道四,但法國,反而多次表示讚賞中方斡旋俄烏。而且從去年開始,法國一直在跟中方保持接觸,討論俄烏和解框架,如今雙方繼續就俄烏問題展開協調,其實是在意料之中。

其二,前幾天馬克龍的公開講話結合在一起看。當時馬克龍的演講,通篇都是在強調歐洲「戰略自主」的重要性。有一句話非常直白,說歐洲必須向國際社會表明,它不是「美國的附庸」。 馬克龍這套說辭,翻來覆去說了好幾年,所以光看他表態沒什麼意思,要看他為了貫徹「戰略自主」這個概念,採取了什麼樣的行動。

有個消息很值得琢磨,有報道指出,馬克龍準備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下手」,阻撓後者連任,理由是馮德萊恩跟美國的關係「不清不楚」。為此馬克龍還專門跑了一趟歐盟在布魯塞爾的總部,對馮德萊恩進行了點名道姓的批評,措辭很嚴厲,說馮德萊恩作為歐洲委員會主席,需要捍衛歐盟的整體利益,不能過度政治化。但在她的帶領下,這屆委員反而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近日報道指,馬克龍不欲馮德萊恩於今年6月歐洲議會選舉中連任。(Getty)

馬克龍確實有能量阻撓馮德萊恩上位,考慮到歐盟委員會主席是由歐盟理事會提名,再由歐洲議會選出。要是馬克龍下定決心唱反調,那麼就算馮德萊恩已經提前鎖定歐洲議會的支持,她想要連任也要費不少周折。

在馬克龍看來,馮德萊恩更多為美國利益代言,而不是為歐洲利益服務,不把她換下來,不要說推動中歐關係向前發展,他要引領歐洲「戰略自主」也沒戲。畢竟歐盟委員會這個機構,對歐盟事務的影響力還是很強的。馮德萊恩要是再幹一個任期,很可能會把歐洲引到更深的歧途。

如果馬克龍真這麼做,是一技「絕殺」。事實上,馬克龍在採取一系列措施,把法國塑造為歐洲內外事務的「領頭羊」。如果法國繼續強調「戰略自主」的重要性,然後加強中法高層交流,再爭取換掉歐盟內部過於親美的高層,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可能要不了多久,就會對歐洲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明顯的影響。

馮德萊恩的發言人日前在X平台上發表聲明證實說,應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於下周一前往巴黎,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三方會晤。在這樣的會晤上,馬克龍會如此擺位,值得好好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