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罹難|強硬派總統萊希從神職人員到最高領袖接班人?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5月19日在伊朗東阿塞拜疆省出席出席水壩落成儀式後返回,途中所乘直升機「硬着陸」,包括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等人在內,機上無人生還。

作為宗教保守派的政治強人,現年63歲的萊希2021年當選總統,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Khamenei)的門徒和潛在接班人。如今,其一向平步青雲的大好政治生涯卻因其忽然隕命在此戛然而止。

1960年,萊希出生於伊朗什葉派穆斯林聖城馬什哈德(Mashhad)的一個宗教家庭。他5歲喪父,但繼承父親的遺志,15歲時開始在著名的庫姆神學院(Qom)學習神學和伊斯蘭法學,師從當時幾位有名的伊斯蘭學者,其中就有後來的總統、現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

學生時代,他還參加了反伊朗國王的抗議活動,這位由西方支持的國王最終在1979年哈梅內伊領導的伊斯蘭革命中被推翻。而萊希則在革命後進入司法機關,繼續師從哈梅內伊。憑藉在多個城市擔任檢察官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因與庫姆神學院宗教領袖的接觸得來的信任,萊希在年僅25歲時就成為了首都德黑蘭的副檢察長。

1983年,萊希與馬什哈德主麻日(Friday prayer,穆斯林每逢周五舉辦的神聖聚禮)領袖的女兒賈米拉(Jamileh)結婚。萊希對自己的私生活十分保密,在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Shahid Beheshti University)任教的妻子也是直到近年來才走入公眾視野;二人還育有兩個成年女兒。至於他的岳父Ayatollah Ahmad Alamolhoda,他屬於強硬派宗教領導者,主張實施限制女性權利的措施、禁止在聖城內舉辦音樂會。

2024年5月19日,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出事前曾在伊朗與阿塞拜疆邊境地區的吉茲卡拉西水壩,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會晤。(Reuters)

處決數千人的「德黑蘭屠夫」?

1988年,伊朗與伊拉克的八年戰爭即將結束。伊朗各地成立了由宗教法官、檢察官和情報部官員組成的被稱為「死亡委員會」的秘密宗教法庭,在短短幾分鐘的任意審判中決定數千人的命運。處決數千名政權反對者和殘酷鎮壓抗議活動而臭名昭著。

作為年輕的檢察官,萊希成為德黑蘭「死亡委員會」的四名法官之一,對已在牢獄服刑的政治犯進行「再次審判」,他因而獲得了「德黑蘭屠夫」(The Butcher of Tehran)的稱號。據指,被審判者當中多為左翼運動人士、甚至未成年人。

在這場行動中,被法庭判處死刑的確切人數不詳,但人權組織稱,全國約有5000名男子和婦女被處決,埋葬在沒有標記的亂葬坑中。人權組織指責這次行動為「反人類」罪行,伊朗著名歷史學家Ervand Abrahamian也稱其為該國歷史上 「前所未有的暴力行為」。

其後,他於1989年至1994年擔任德黑蘭總檢察長,從2004年起擔任司法機關副局長長達十年,並於2014年擔任國家總檢察長。

2019 年,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萊希,「因他對犯罪時未成年人的處決以及對伊朗囚犯的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包括截肢)進行了行政監督」,文件特別提到他參與了 1988 年的處決。

萊希於2021年當選總統後被問及他在當時的秘密法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語帶挑釁的表示:「如果一名法官、檢察官捍衛了人民的安全,他就應該受到表揚...... 我為自己迄今為止在每個職位上都捍衛了人權而感到自豪。」

萊希生前原本有望成為伊朗有史以來第三位最高領導人。(Reuters)

最高領袖看顧下史上最低票當選總統

2016年,哈梅內伊委任時任總檢察長萊希為「拉扎維聖陵基金會」(Astan Quds Razavi)主席,據信是最大的慈善基金會之一。分析人士估計,該慈善機構擁有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近一半的土地,價值數百億美元。基金會不公開支出賬目,只對伊朗最高領袖負責。

哈梅內伊宣佈任命時,稱讚萊希是 「值得信賴的人,擁有令人矚目的經驗」。這些跡象令外界相信,哈梅內伊正培養萊希成為他的繼任者、伊朗有史以來第三位最高領導人。

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今年5月1日在德黑蘭出席會議期間發言。(Reuters)

2017年,萊希在選舉中輸給了溫和派的候選人魯哈尼(Hassan Rouhani),這很大程度與一年前的一段錄音帶曝光事件有關。當年8月,一段源自1988年伊朗高層官員之間的對話錄音帶曝光,錄音中可以聽到萊希等官員與時任副最高領袖蒙塔澤里(Hussein-Ali Montazeri)討價還價,以獲得處決200名囚犯的許可。但蒙塔澤里斷言回絕,並抨擊這次屠殺行動是伊朗革命史上最嚴重罪行,嚴厲指責包括萊希在內的在場官員。但這一次落敗並未動搖他作為哈梅內伊門徒的地位。

2019年,他被任命為伊朗司法總監,直接對最高領袖負責,這一舉動被視為給隨後的總統競選鋪路搭橋。加上萊希在擔任司法總監期間大力反腐,懲治司法系統內部的不作為、辭退不合格法官、起訴腐敗受益者、審判高級官員親屬,這些行動使其獲得的支持進一步增加。

2021年,哈梅內伊領導的一個監督小組取消了所有對萊希造成威脅的候選人資格,如此精心安排下萊希順利當選。不過,萊希在 2,890 萬張選票中僅獲得了近 62%,該屆更是伊朗歷史上最低的投票率,超過一半的選民沒有參加投票。

打壓女權、推翻核協議

極端保守的萊希總是虔誠地戴着黑色頭巾和宗教長袍,他在國外對抗和國內大規模抗議的動盪時期就任。在任期間,他在內政上堅持宗教保守派的強硬路線,打壓女性權利,包括下令加強 「頭巾和貞潔法」(Hijab and Chastity law)。短短數星期內,22歲庫爾德裔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涉嫌違反該法而被道德警察逮捕,並在拘留期間死亡。事件令伊朗掀起持續數月的全國性抗議活動——「頭巾示威」,這也是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神權統治者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

圖為2022年9月,德黑蘭民眾在22歲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上街示威。(Reuters)

這場示威不僅漫延至海外多個國家,在長達數月的安全鎮壓中,更導致了 500 多人死亡,22,000 多人被拘留。

在對外方面,萊希則擯棄溫和派前總統的做法,遵循與哈梅內伊一脈相承的反西方路線,如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佈單方面退出核協議後,他推動伊朗將鈾濃縮到接近武器級的水平,並支持伊朗阻礙國際核查人員,以此作為其與西方對抗的一部分。

2023年,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這兩個地區長期宿敵於還意外宣布了一項恢復外交關係的協議。但自 10月7日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爆發的加沙戰爭使地區緊張局勢再次加劇,針鋒相對的升級導致德黑蘭上個月直接向以色列發射了數百枚飛彈和火箭,使得萊希在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受到廣泛支持。最近,萊希強調了伊朗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這是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外交政策的核心——並宣稱「巴勒斯坦是穆斯林世界的首要問題」。

萊希數年前接任了一個陷入社會經濟危機的國家,他在致力塑造自己成為窮人的反腐敗鬥士外,還採取多項緊縮措施,導致一些主食價格急劇上漲,引發了人們對高生活成本的憤怒。當下,這位哈梅內伊接班人忽然殞命,或為伊朗以至中東局勢再添動盪,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