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萊希墜機喪命:中東「反抗軸心」之首會出權鬥亂局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截至本文出街之時,伊朗強硬派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乘坐的直升機殘骸已被發現,伊朗官員表示該地並無生還迹象,其後伊朗官媒亦已確認兩人罹難的消息。

純屬意外?

萊希和阿卜杜拉希揚5月19日曾到阿塞拜疆邊境地區為一座兩國共同興建的水電大壩剪綵。當地時間同日中午,兩人乘坐的陳舊美製Bell 212型直升機在惡劣天氣之下墜毀在伊朗東阿塞拜疆省(East Azerbaijan)小城瓦甘扎甘(Varzaqan)附近的高峻山峰。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艱難搜救,伊朗紅新月會主席在當地時間20日清晨表示,已經找到墜機地點,並沒有探測到生命迹象。其實,在濃霧、嚴寒加上雨雪的惡劣天氣之下,伊朗當局大概早就知道萊希和阿卜杜拉希揚凶多吉少。伊朗官媒在事發之後都暫停了原有節目,改而播放全國各地民眾為兩人祈禱的片段。

萊希等人乘坐的直升機殘骸。(Reuters)

當人們一開始收到直升機意外的消息之時,直覺反應當然會想到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

伊朗上月才剛以超過三百枚/架導彈和無人機規模的攻勢從本土直接試圖打擊以色列,報復以色列襲擊大馬士革伊朗大使館建築物,而以色列其後亦回擊了伊朗關鍵核設施附近的一個空軍基地,伊朗方面聲稱是無人機襲擊、並無造成傷害,但事後衛星圖片分析則發現以色列似乎擊中了該處一座軍用雷達,伊朗是為了避免衝突升級而加以掩飾。

不過,很快,伊朗官方就將直升機意外的原因歸咎於惡劣天氣。由此可見,這幾乎完全沒有可疑是一場意外。

但從上述人們的直覺反應來看,這場導致伊朗總統、外長死亡的意外,卻來得非常不及時。

此刻的中東局勢幾乎全由加沙戰爭所定義。伊朗,更是由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親伊武裝、伊拉克親伊武裝、也門胡塞組織所形式的反美反以色列「反抗軸心」的名義領袖和軍力提供者。萊希之死,會否破壞「反抗軸心」的戰略部署和行動?

答案是:短期內不會,長遠則難以預測。

伊朗總統萊希墜機:圖為2024年5月19日,伊朗什葉派朝聖者在伊拉克聖城納傑夫(Najaf)的伊瑪目阿里清真寺(Imam Ali shrine)為伊朗總統萊希祈禱。(Reuters)

無改地緣政治戰略

伊朗內部的權力大概分為三派,一是伊斯蘭教士,二是政客,三是軍方。其中,最終話事的是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因此,萊希和阿卜杜拉希揚之死並不會改變伊朗既有的地緣戰略路線及其具體政策。

而且,經過伊朗核協議被美國特朗普當局單方面撕毀、伊朗陷入美國「極限制裁」、伊朗革命衛隊將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被美國擊殺等事故之後,伊朗的政治權力幾乎已完全落入了強硬派之手。

萊希2021年勝選,背後一大原因就是所有溫和務實派都被排除在外;本年的國會選舉亦是同一狀況,因而投票率跌至41%,是為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的最低水平;代表溫和派的前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2013至2021年在位)本年初也被禁止參加88人組成的專家會議選舉,後者負責選出伊朗的最高領袖;而經歷過2022年的反頭巾示威之後,伊朗最近已再次收緊女性戴頭巾法律的執行,上月亦將一位被指支持示威的饒舌歌手判處死刑。

圖為2024年5月19日,萊希在伊朗阿塞拜疆發表講話。(Reuters)

種種事態都顯示出,伊朗內部權力已全面向強硬派集中。萊希和阿卜杜拉希揚之死,短期內並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一近一遠的兩場權鬥

根據伊朗憲法,總統任內死亡將會由副總統接替,而總統選舉將需在50日內進行。由於誰有資格參選的決定完全掌握在強硬派手中,新任總統的戰略路線並不會同萊希有任何差別。

不過,新選舉的限期可能會引出強硬派內部一定程度的政治衝突。一邊是萊希所屬的伊斯蘭宗教保守派,他們傾向嚴格實施他們眼中的伊蘭斯律法,反對任何同西方的妥協,主張強硬打擊以色列;另一邊則是對美對以同樣強硬卻有軍事、經濟等層面的務實傾向的伊朗革命衛隊領導層。

可幸的是,由於哈梅內伊依然擁有最高的權威,未來的這一場總統選舉大概不會發展到讓伊朗政局出現明顯混亂的情況。

2023年11月19日,伊朗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 )參觀伊朗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成就展,並在場發表講話。(Reuters)

問題是,哈梅內伊上月剛好屆滿85歲,而且曾經多次傳出健康有問題。誰會繼承哈梅內伊的最高領袖地位,早已變成了伊朗國內政治的最大難關。

萊希,是宗教保守派屬意的繼任人。如今,他卻不幸喪命。

另一個可能繼任人則是哈梅內伊的次子穆傑塔巴(Mojtaba Khamenei)。後者現年54歲,與伊朗革命衛隊關係較深,是伊朗專家會議一員,但宗教地位較低,遠遠不及其他可以繼任的人選,而且人們也不會忘記1979年伊斯蘭革命推翻的是一個世襲王權。

這一場「誰是下任最高領袖」的戲碼,在萊希不幸逝世之後,將無可避免地出現變故。但只要哈梅內伊依然話事,這個繼任難關還只是一個對於伊朗政治的長遠觀察點,短期內影響有限。

國內難題依舊

無論上述一近一遠的兩場國內權力爭奪如何發展,萊布的繼任人手還是要面對一系列的棘手難題。一是經濟。伊朗里亞爾(Rial)實質匯價對美元在過去兩年多大跌超過五成,通脹高企在30%水平,經濟增長在美國制裁之下依然受到嚴重局限。同時,在氣候改變之下,伊朗預計將會面臨愈來愈嚴重的旱災。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及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等人5月19日乘直升機往伊朗東阿塞拜疆省(East Azerbaijan)出席水壩落成儀式,豈料回程途中出事,官方稱現場已無生命迹象,包括萊希在內9人已全部罹難。圖為網上流傳相信是空難現場的照片。

二是政治。從本年國會選舉的極低投票率,以至近年的示威來看,伊朗民眾對於現有管治階層的不滿愈來愈深。隨着強硬派將溫和派完全排除在權力之外,政治不穩也是一個伊朗當局不能不考慮到的潛在挑戰。

三是恐怖活動。本年初,在蘇萊曼尼的紀念活動上,就發生了一場導致近百人死亡的伊斯蘭國(ISIS)恐怖襲擊。如果伊朗出現政治不穩,恐怖份子可能會再次乘虛而入。

萊布之死,在最高領袖健在的背景之下,短期內並不會動搖到伊朗的政治穩定,然而,伊朗內部和外部的不穩定因素依舊,萊希之去亦為伊朗內部兩派權爭和哈梅內伊的繼任問題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不能排除其「蝴蝶效應」式的潛在長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