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日本青年愛打機卻不願入行 韓國推註冊制度保障助選手
電子競技近年在全球各地迅速發展,對人才需求直線上升,本港亦開始發展電競,並有專上院校開辦電競課重。縱觀鄰近亞洲國家,「電競強國」韓國早年已開設電競相關專業,並由韓國職業電子競技協會負責選拔電競選手,設立社會保障制度。協會秘書長金哲學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協會為選手、教練及裁判員等設立相關課程,並幫助退役選手重返校園進修。
日本WellPlayed代表董事兼行政總裁谷田優也則指,日本政府於2015年開設電競培訓學院,課程包括市場管理及法例等綜合學科,讓學生具備不同技能,目前每年收生約300人。
作為「電玩大國」的日本,近年經歷法律改革,直至2016年才承認電競選手運動員身份,逐步在電競市場上急起直追。日本WellPlayed Inc代表董事兼行政總裁谷田優也(Yuya Tanida)近日來港出席數碼港「數碼娛樂領袖論壇」期間接受《香港01》訪問時直言,日本電玩市場相當蓬勃及成熟,但「喜歡打機的人很多,卻很少人喜歡將打機變為職業。」導致業界面對「少人想入行」的困局。
他指,當地於2015年起開設電競培訓學院,對象包括電競選手、電影從業員等,至今全日本已有10間。學院除提供專業訓練課程,亦有節目統籌及策劃、市場管理、公關等綜合學科,並邀請律師教授法例知識,務求讓學生具備不同知識。現時每年合共收生300人,惟教職員約30至50人,他無奈指:「很多人想入學,但教職員人數有限。」
即使學生修讀電競,並非人人選擇做電競選手。谷田優也認為,需要讓年輕人意識到自己的價值,電競訓練也要建立「專業者心態」,「如傳統的格鬥技,選手在比賽時血氣方剛,但仍然保持高素質,是因為他們知道比賽並非代表個人,背後還有各支持者、贊助商。」他們表示,電競選手的心理教學,亦可借鑒格鬥技方式。
這邊廂日本正努力發展電競產業,另一邊廂的韓國在全球電競收入早已躋身三甲,韓國電競協會(Korea e-Sports Association)亦推出註冊制度,選手須在1年內參與認可的電競比賽中連續勝出多於兩次,並完成培訓課程。為保障專業選手福祉,協會規定電競隊伍須與選手訂立至少1年合約,每年底薪為2,000萬韓元(約13.2萬港元)。
對於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有限,秘書長金哲學(Cheolhag Kim)表示,電競選手從15歲開始練習,約2至3年達至專業水平,雖然部分選手約25歲退役,但亦有不少選手玩到27至28歲。反觀若其他運動的選手同樣在15歲起步,但需要訓練數年才能成為職業選手;電競選手「退役後再作生涯規劃,仍然年輕」,仍可以展開「第二人生」。
協會自2014年起,每年向登記在冊的職業選手提供數個名額,保送他們進入大學學習,亦會推出教練、裁判員等課程,協助選手往轉型為電競教練、遊戲分析員等輔助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