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頭對準14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美國制裁大棒不痛不癢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臨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卸任之際,中美兩國關係波瀾迭起。上周一(12月7日),美國政府以「破壞香港自治」為名宣布制裁14名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他們在中國官場體制裏級別頗高,悉數位列副國級。這是進入2020年後美國第五次制裁中國官員,總計受制裁人數達35人。儘管美國的「制裁大棒」似乎愈來愈有揮向中國政治核心圈的架勢,但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效果,幾乎淪為一種博人眼球的「外交遊戲」。

最新列入美國制裁名單的14名中國官員(見表一),目前的共同身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有14名副委員長,也就是說,中國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群體全部都在美國此次制裁名單上。然而,這14人在中國官僚體制裏級別雖然很高,位列副國級,但其實際權重卻顯得「名不副實」。

(香港01製圖)

地位關鍵卻非最核心官職

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擁有立法權,形同西方國家的「國會」,但與「國會」不同的是,全國人大鑲嵌於中國整體國家制度之中,在中國的政治運作中相對持重穩健、團結一致,鮮有立場對立、觀點激進、嘩眾取寵的聲音或操作。由於全國人大的意見相對統一,在其中任職的官員個人位置很重要,但角色被淡化。再加上作為執政黨的中共集體領導國家事務,在人大立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看慣了西方國會運作狀況的人們看來,中國的全國人大像是一個「橡皮圖章」。

雖然這種認識有輕視全國人大的關鍵地位之嫌,但即使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也要遵從人大的章程原則與整體運作,也確實不必過於拔高人大官員在機制裏的作用。再者,即使經常有出格言論的美國國會議員,也無法完全左右國會議程,更何況中國的人大官員。另外,在中共領導人的官方排名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排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之後,也不是最核心的官職。

王晨,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排名第一)、黨組副書記,中國法學會會長,也是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資料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此次被制裁的14人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其不同的兼職與舊職意味着他們之間也存在巨大的差異。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同時兼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身份的王晨。張春賢、王東明與吉炳軒三人都曾是省或自治區的「一把手」,沈躍躍與王東明均兼任中央部委之下的全國性社會團體的「一把手」,曹建明與維族官員艾力更.依明巴海、藏族官員白瑪赤林則都已卸任其他職務。其餘六人是中國民主黨派的主席,他們的任職增加了人大的代表性,也展示了更多的民主色彩。

由於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之職主要扮演程序性角色,難以發揮個人作用,因此相比於央地大員的職位,被視為中國官場的「二線」。14位人大副委員長出生年份介於1950至1960年間,平均年齡66歲。在人大任職之後,不出意外將會正式退休。

+2

令人意外的是,此前有些人預計,美國可能會把矛頭指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領導人—委員長栗戰書,但他卻不在此次制裁名單之內。與14名副委員長不同的是,栗戰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與全國人大委員長的身份均屬正國級,為中國公務員職務序列裏的最高級別,可視為在職的中國高級政治人物代表之一。美方很有可能有意「遺漏」最關鍵人物栗戰書,而這將意味着美國對中國官員來勢洶洶的制裁仍然有所克制,或許無意對兩國關係造成更嚴重的打擊。

今年五輪制裁已囊括35人,而頻繁使用的制裁手段難以收到實際效果的原因是什麼?有關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4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14日)《矛頭對準14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美國制裁大棒不痛不癢》。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4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是時候正視「雙重國籍」問題 建「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

改革派青年回應《施政報告》 前瞻香港未來三十年

美軍放口風 重建第一艦隊 美加碼遏華,解放軍如何應對?

被盜去了時光 新冠世代疫境自強

【科技.未來】網絡免責法第230條將修訂 美科技巨擘或失保護傘

分享子女點滴成為日常 「放閃家長」或惹上官非

疫後供應鏈區域化 方舜文︰港迎內地與東盟貿易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