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攻勢」:歐盟的中國憂慮
歐盟委員會6月10日發佈報告,指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在新冠疫情期間散布虛假及誤導性信息。是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高級報告裏第一次正式斥責中國是虛假信息的來源。疫情為什麼重新引發歐盟對中國的地緣政治猜忌?是什麼讓歐盟擔心中國,以至於公開斥責其第二大貿易夥伴?
歐盟委員會發布的16頁報告裏「中國」這個詞只出現一次:「外國角色和某些第三方國家,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在歐盟、其周邊地區和全球範圍內開展有針對性的影響行動和虛假信息活動,試圖破壞民主討論(democratic debate),加劇社會兩極分化,並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改善自身形象。」
某些第三方國家,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在歐盟開展有針對性的影響行動和虛假信息活動。
雖然只有這一處與中國相關,卻也足以吸引各國媒體和外交人員的注意,並且招致中國駐歐盟使團的回應,稱「歐方有關文件選擇性提及中國,卻對那些蓄意反華和違背科學的真正的虛假信息不聞不問。歐方應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科學理性處理相關問題」。
歐盟指責俄羅斯在歐洲範圍內散布假信息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隨着2014年東烏危機開始,歐盟對外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在2015年3月成立其「東方戰略司令部工作組」(East Stratcom Task Force)的原因便是「為了應對俄羅斯正在進行的虛假信息活動」。但迄今為止,歐盟都未曾直接指責中國散布假信息的行為。
那麼,是什麼在疫情期間令歐盟提高對中國行為的擔憂?
最擔心的是公民健康還是政治?
根據歐盟外長博雷利(Josep Borrell)6月10日發佈報告時的表態,歐盟最近的這份報告似乎是為要應對疫情期間假消息對公共健康的負面影響:「在新冠疫情時期,虛假信息會致命。我們有責任保護公民,讓他們了解虛假信息,並揭露對這種做法負責的行為者」
問題是,報告對中國「散布虛假及誤導性信息」的指責,和歐洲人的健康沒有直接關係。報告提到中國時,引述一項「東方戰略司令部工作組」建立的「歐盟反對虛假信息」網站的相關報告,而報告的摘要則指「中國試圖轉移責任、利用疫情來宣傳自己的政府制度以及提升自己在海外的形象」,並沒有提到任何「會致命」的假消息。
因此,要了解歐盟針對中國的擔憂,可能更要注意的是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朱羅娃(Věra Jourová)當天的發言。她表示,疫情期間的虛假信息(disinformation)不僅損害公民的健康,也「損害我們民主制度的健康」,「我堅信,要實現地緣政治的歐盟,先要堅定地說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很明顯,歐盟真正擔心的不全是公民的健康。但什麼叫「民主制度的健康」?這種擔憂又僅僅是「地緣政治」而已嗎?
歐盟擔心的究竟是什麼?
說到疫情,回望歐洲疫情最嚴重的三月份,當歐盟正在掙扎着給震中意大利提供亟需的幫助時,中國政府則迅速向意大利派遣設備和專家。同時,中國官媒也刊登對意援助的圖片,並將意大利官員的感激之情廣為傳播。
然而,根據歐盟報告引用的智庫和調查媒體的分析,國家媒體的po文並是自發的慶祝活動。通過對意大利媒體《福爾米凱》(Formiche)一項研究的引述,歐盟該份報告指出,在這些慶祝意大利和中國的友誼的推特po文中,有些po文並非由人創造。「3月11日至23日期間發佈的帶有#forzaCinaeItalia(中國和意大利加油)標籤的帖子中,有近一半(46,3%)來自機械人,帶有#grazieCina(感謝中國)標籤的帖子中,有超過三分之一(37,1%)來自機械人。」
一些po文還通過同時使用#shame(恥辱)等標籤,試圖強調「歐盟的不作為」。
一些po文還通過同時使用#Lagarde(歐洲央行行長)、#EU、#Europe和#shame(恥辱)等標籤,試圖強調「歐盟的不作為」。這些po文中也包括一些真假難辨、乃至極具誤導性的內容,譬如一段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華春瑩參與分享的、展示羅馬市奏起中國國歌、意大利人高喊「Grazie Cina」的視頻。
歐盟擔心的就是這種「影響行動」,它擔心自己的形象被敗壞。在4月份的另一份報告中,歐盟擔心,這些輿論可能會讓公眾輿論對歐盟產生反感。意大利的一項民調發現,1月至3月間,認為中國是友好國家的受訪者比例從10%上升到52%,而對歐盟機構表示信任的受訪者從42%下降到27%。
對此,朱羅娃說:「我們希望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把關於歐盟對歐洲的支持的故事傳播出去。現在是我們要挺身而出的時候了,不要讓別人佔據這個空間。」很大程度上,中國就像俄羅斯一樣,正愈發影響到歐洲國家的民意,乃至加劇歐盟的內部分裂。
多元化與單一化的衝突
不過需要問的是,歐盟更深層次的擔心究竟是什麼呢?究竟是中國的輿論攻勢?還是這類輿論所會造成的後果,也即歐盟自身的進一步分裂?再進一步講,造成這一系列「分裂」和「不信任」的,究竟是什麼?是中國的輿論?還是因為歐盟未能及時援助意大利?意大利人也不可能都是沒有判斷能力的小孩。作為一個整體,意大利人對中國的態度轉圜,究竟是因為中國的輿論攻勢?還是因為中國及時的援助?
而在疫情期間,這些親中國的、抱怨歐盟的觀點在Facebook、Twitter、Tik Tok等平台廣泛傳播,更令歐盟官僚感到憂慮。
或許可以說,相對於意大利受訪者對中國印象的好轉,歐盟更擔心的反而是受訪者們對歐盟機構的不信任。
歐盟之所以面臨這種難題,是情有可原的。在歐盟的27個成員國中,各異的發展階段、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現況,致使各國本身在面對政治、經濟等問題時有不同的訴求——「內部的分裂」對歐盟而言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而當歐盟思索該如何面對中國時,中國又是一個極為不同的國家。相對於歐盟內部多元而時有分歧的現況,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較為單一的國家。縱然國民乃至中共黨內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有各異的看法,但相較於歐盟,中國是高度統一的。
而在疫情期間,這些親中國的、抱怨歐盟的觀點在Facebook、Twitter、Tik Tok等平台廣泛傳播,更令歐盟官僚感到憂慮。用歐盟對外事務部報告的措辭形容,「中國影響工具箱正在擴張」。
歐盟擔心的,是在自己的問題尚待解決時,便需要面對一個已然「扣門」的中國,加劇其「內部的分裂」問題——而且,這個中國還和歐盟有本質上的不同。
無法逃避的異類
與世界諸多國家一樣,歐盟認為媒體應該盡量獨立於政府。認為媒體應該是完全自發於民間的。當歐盟成立東方戰略司令部工作組時,工作組成員解釋說,它的目標包括加強媒體環境,支持自由和獨立的媒體,尤其是支持體領域的多元化。
中國的情況則不然。在今日之中國,政府在媒體領域有強大的執宰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關乎文化、社會乃至一定程度上經濟的話題,或許可以在各論壇、微信、微博等平台由民間自發討論,但涉及政策及政治的討論,則受到廣泛管制。在中國的環境下,主流媒體皆受中央及各地宣傳部門協管,其角色除了傳遞訊息以外,不是起到監督權,不是提供不同的聲音,而是通過宣傳政府認為正確的聲音,鞏固統治,維繫社會穩定,並且與此同時凝聚共識,加強國民對國家發展方向的認同感。
這種社會維度和媒體維度的不同,令中國被視作一個「異類」。這已經不是某一條消息的真假問題,而是兩個社會對媒體角色認知的對立。只要這種差異仍然存在,這種「虛假信息」的衝突就會繼續發生。
而在未來一段時間裏,隨着中國官方和人民刻意或自發地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Tik Tok等平台上進一步發聲,這種因差異而產生的衝突,不僅是會繼續發生,更可能愈演愈烈。中國這個「異類」已然在「扣門」,如何應對,將會是世界尤其是西方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