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改名】保釣「硬度」不足 民進黨只剩酸言酸語?
日本沖繩縣石垣市政府向石垣市議會提案將釣魚島(台稱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行政區名由現行的「登野城」改稱為「登野城尖閣」,當地時間6月22日獲石垣市議會表決通過。日媒《產經新聞》評論,此舉有「實際支配」的意涵。
自6月初媒體報道日本石垣市重新推動釣魚島改名議案以來,將釣魚台海域視為傳統漁場的台灣宜蘭縣府即動作頻頻,包括縣府提案將釣魚台行政區改為「頭城釣魚台」以為反制,獲議會不分朝野議員一致通過;以及宜蘭縣漁民暫定7月7日邀蔡英文同行登島,拿出實際行動「護主權」。
不意外的,蔡英文除重申釣魚台主權屬於中華民國,將石垣市政府與日本政府切割,呼籲「地方政府」不要破壞台、日全面友好夥伴關係,指「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台灣政府對釣魚台爭議的既定立場,直接拒絕「登島」護主權,並一如以往,只有對「捍衛釣魚台主權」的口頭宣稱,相比馬英九政府2012年動用海巡艇、台軍軍艦前往釣魚台海域保護漁民作業、捍衛主權的大動作,「硬度」明顯不足。
蔡英文政府護釣魚台主權「硬度」不足,但「酸度」十足。在台灣這波因石垣市改名再起、範圍侷限的「保釣」運動中,代表民進黨投入高雄市長補選的前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被迫承認,自己2012年於立法院建議馬英九「到釣魚台辦釣魚大賽」以彰顯主權是為了「酸國民黨」。
不過,石垣市議會表決通過釣魚台改名後,台灣「助日代表」謝長廷面對台灣輿論對其捍衛主權「不硬」的批判,卻選擇在其個人facebook「酸國民黨」企圖開脱,卻達到反效果,讓不少台灣人因此「拳頭硬了」。
謝長廷在Facebook貼文中強調,1971年6月,美國宣布將把琉球及釣魚台列嶼交與日本管領,1972年5月15日生效,兩岸三地民間都有風起雲湧的「保釣運動」,但他遍查歷史紀錄後發現,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只有表示驚愕與遺憾,以及「重申主權在我」的兩紙聲明,甚至美國、日本在那時跟中華民國還有邦交,卻有沒有看到有「召回大使」等正式外交抗議行動。
謝長廷貼文強調當年國民黨政府「捍衛釣魚台主權」的主、客觀條件均優於目前的蔡英文政府,展現的「硬度」卻僅有「驚愕與遺憾,重申主權在我」,言下之意是與當下的蔡英文政府差不多,藉以補強台灣外交困難的「現實面」,為台日友好親善計,對石垣市改名「不硬」,是審酌台灣利益後的艱難決定,「非不為,是不能也」,「酸國民黨」之餘,順便訴說自己「被誤解」的委屈。
謝長廷貼文為自己「抱屈」不是新聞,2018年日本「關西機場事件」時,他除了說自己無法管大阪辦事處外,與謝長廷友好的網軍也在網絡帶風向,指大阪辦事處是「黨國餘孽」,成為前台灣駐大阪辦事處蘇姓處長「以死明志」間接原因。
此次,謝長廷雖然同樣循着「酸國民黨政府」套路試圖為自己捍衛釣魚台主權「不硬」卸責,卻將1971年當時「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各種外交不利,包括美國外交圈「聯中抗俄」倡議成為主流、美國國務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秘訪北京、退出聯合國等種種在外交上的「不能」當成「不為」,拿中華民國外交部門過往的「恥辱」,與蔡英文政府今日對釣魚台主權只有不斷「重申主權在我」等同視之,還理所當然、不以為忤,明末大儒顧炎武所謂「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大概就是形容謝長廷這種為了幫自己「脱罪」,不惜賠上整個國家名聲的 「外交官」。
實際上,因為國力不強而被列強「無視」或「自為安排」,從清末被迫接受列強不平等條約、民國初年雖是一戰戰勝國,卻形同戰敗國被迫接受日本《二十一條》,乃至於釣魚台主權有爭議……,其實就是國力不強、外交孱弱的註解及屈辱歷史。謝長廷真不愧「助日代表」稱號。
不過,蔡英文對「捍衛釣魚台主權」的無作為,恐怕才是謝長廷敢無恥度的秀下限主因,也因為如此,民進黨政府「捍衛釣魚台主權」的作為,被人銘記的,除了「硬度」不足的印象外,將只剩下陳其邁、謝長廷等人將拳頭對內的「酸言酸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