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張王牌是什麼?中國對美金屬管制「問題只是接下來選哪個」
中國本月初頒布對美相關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引全球矚目,相關討論延續至今。《路透社》12月18日刊文稱,中國在關鍵礦產供應鏈方面佔據主導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斷打壓中國高科技行業的行為顯然是在「走鋼絲」:一方面想要利用關稅減少對華依賴;但另一方面,又試圖在建立替代產能前避免遭到來自中國的全面性報復。
報道稱,目前來看,關鍵礦產將成為中國在應對與美國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中的「首選武器」。「問題只是,中方挑選的下一個關鍵金屬是元素週期表中的哪個而已」。
12月3日,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公告要求,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
公告同時強調,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相關規定,將依法追究責任。《路透社》稱,中方此舉是對於美國新一輪對華晶片出口禁令的迅速回擊。「這是一次經過精心策劃的升級行動,」報道認為,「中國利用其在關鍵金屬領域的主導地位,針對美國對其高科技能力的攻擊進行相應的報復。」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去年,美國鎵100%依賴進口,中國佔其進口量的21%;美國銻的進口依存度為82%,鍺的進口依存度超過50%,中國分別佔其進口量的63%和26%。美國地質調查局警告稱,中國全面禁止鎵和鍺的出口可能會給美國經濟造成34億美元的直接損失,並引發供應鏈運行受阻的連帶效應。美國國防情報公司戈維尼(Govini)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對美國關鍵礦產的出口禁令,將影響美軍所有軍種的武器生產,涉及1000多個武器系統、超2萬個零部件。
此外,中國的最新禁令還「嚴重影響」了鎵、鍺、銻的供應鏈。《彭博社》注意到,中國開創了禁止他國企業向美國出售產品的先例。在此之前,制裁管制方面的「治外法權」似乎一直是美西方國家的特權。在中國宣布新的出口限制後,全球銻的價格從年初的每噸1.3萬美元飆升至3.8萬美元。同期鍺的價格從 1650美元飆升至2862美元。
《路透社》認為,美國正在「走鋼絲」:一方面想要利用關稅減少對華依賴;但另一方面,又試圖在建立替代產能前避免遭到來自中國的全面性報復。但現實是,美國關鍵金屬嚴重依賴進口,而中國預計將升級在關鍵金屬領域的報復措施。
首先,拜登政府已投入數十億美元重建國內關鍵礦產生產能力,但可能進展緩慢。美國計劃重新開放愛達荷州的銻礦,但預計要到2028年才能首次生產。美國唯一的銻加工商美國銻業公司計劃提高產量,但仍需確保足夠的協力廠商供應。自1987年以來,美國就沒有生產過任何原生鎵。
同時,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供應鏈主導程度。據美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稱,美國地質調查局目前列為關鍵礦產的50種礦產中,中國是其中26種礦產的最大供應來源。其中許多與鎵、鍺和銻同屬於中方「軍民兩用出口管制名單」。
報道指出,對美國來說,中方宣布更嚴格管控石墨出口是一個「不祥之兆」,表明中美間針鋒相對的態勢正蔓延到電池金屬領域。這意味著,「如果中國高科技產業遭受美國進一步制裁,中國還有多種攻擊管道」。《路透社》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上台在即,此前已威脅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全面關稅。但對於未來的特朗普政府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美國能多大程度抵禦中國在關鍵金屬領域的反擊。
對此,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日前刊文,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他指出,中方此次迅速反擊,對美國關鍵產業造成「外科手術式打擊」;若美國繼續升級貿易爭端,中方的報復行動可能也會隨之擴大,因為「中國手裡還有很多『王牌』」。
12月17日,《南華早報》援引分析認為,儘管中國近期發起的一些反制措施是針對拜登政府,但這些動作迅速的舉措已經為中方將如何應對特朗普領導的下一屆美國政府提供了「線索」。「中國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一個巴掌拍不響」……中方學者更是強調,中國對特朗普嚴陣以待,已經做好了準備。
美國政治新聞網此前也援引專家分析指出,中方這些舉措針對的物件,更多的是即將就任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而非現任總統拜登。「中國人善於展望未來,這實則是向下一屆美國政府發出的信號。」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