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揚言奉行「一國保守主義」 英國有望「We Connect」?
英國大選曲終人散,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成功帶領保守黨重奪下議院控制權,他發表演說時多次強調新政府的路線是以「一國保守主義」(One Nation Conservatism)掛帥,令國家結束爭拗,迎接癒合期。但到底何謂「一國保守主義」?
「一國保守主義」的起源要追溯至19世紀,保守黨政治人物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於1837年提出「保守黨除非是一個國家黨,否則是一無所有」,他其後在1845年的著作《西比爾》(Sybil, or The Two Nations)推測當年英國的形勢,指貧富之間猶如兩個國度,雙方無視對方的習慣、思想和感受,大家沒有互相交流和同理心,就像活在不同地區,甚至是來自不同星球。
在兩極之間建立平衡
迪斯雷利在19世紀後期兩度出任首相,他執政時雖然從來沒有用到「一國保守主義」一詞,其家長式的政策確是為貧富之間建立橋樑,鼓勵富裕階層資助貧困人士的措施就成為「一國保守主義」的最佳例子。《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曾認為,迪斯雷利的願景是執政階層有義務照顧低下民眾,確保社會穩定和避免引發革命。
不過後人對於「一國保守主義」有不同解讀,橫跨19及20世紀的首相梳士巴利侯爵(Lord Salisbury)將原先的「聯合各階層」改為「「聯合整個王國」。到了1940年代,其意思亦作修改,以符合推動福利政策;而在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執政時,為了重新包裝資產擁有民主制(proterty-owning democracy),對「一國保守主義」又有新詮釋。
如何報答前「深紅」地區?
約翰遜身為保守黨人,他繼承黨內傳統信奉「一國保守主義」不無道理。早在2010年出任倫敦市長時,他就建立一個「充滿競爭和活力工作環境」的倫敦而發表對該主義的看法。他當時表示,倫敦從富裕人士抽稅,用於幫助貧困和有需要人士,但不應視之為懲罰富人的手段,否則他們會離開這個城市和國家。
約翰遜贏得大選後,到底如何運用國會大多數的優勢推行「一國保守主義」?他在發表勝選演說時,特別感謝將「深紅」工黨選區變成保守黨天下的選民,稱得到他們的信任,新政府會為此報答,並以一個為大家服務的國會解決民眾之急。其中國民保健服務(NHS)問題將成為約翰遜的重要考驗,到底他如何將NHS變成一個推動醫療系統改革、改善教育和治安等的鴻圖大計,作為對勞工階級選民的「謝禮」,在數個月時間或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