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外賣塑膠餐具急增 局長走塑承諾變「走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由於特區政府檢疫工作出現漏洞,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彈,每日新增確診個案連續多日破百。政府為遏制疫情,再度加強限聚措施,飲食業首當其衝成為被開刀對象。政府周三(29日)開始全日禁止堂食用餐,雖然翌日公布放寬政策,但對市道本來已一落千丈的飲食業來說,已是雪上加霜。而在禁堂食令下外賣急增,即用即棄的餐具急升,製造大量塑膠廢料,然而說要走塑的環境局竟似「走數」,至今未有提出任何支援業界的措施。

自周三起全日堂食禁令生效起,一幕幕地盤工、清潔工等無法居家工作的基層勞工,雙膝跪地或席地而坐,在烈日當空和傾盤大雨中間用膳,令人不忍卒睹。市民矛頭直指政府決策離地不人道,毫不兼顧仍要在戶外工作的打工仔。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更稱市民可到郊野公園用餐,涼薄離地更猶如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面對眾怒,政府周三晚宣佈開放19個社區會堂開放公眾用膳,亦被人質疑此比堂食風險更大,批評政府政策毫無邏輯可言,最終政府重開有限度堂食。

+1

被忽略的外賣環境成本

張建宗的郊野公野午餐言論,雖然呼籲市民要把垃圾帶走,卻不懂舉一反三,思考一下在禁堂食令下外賣急增,所製造的塑膠即棄餐具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破壞。海洋公園保育基金5月便進行民調,調查市民其使用即棄餐具習慣。結果顯示疫情令即棄塑膠餐具及容器的用量急升近一成,其中港人買外賣方面,去年平均每星期使用3.1件即棄塑膠餐具及容器,今年增至3.4件。此外,本地外賣速遞平台指出,與去年第四季相比,今年第一季來自餐廳的查詢增長四倍,訂單增長兩倍。

5月的即棄塑膠餐具使用率增長尚且如此,在禁堂食令下其增長率更加飆升可想而知。要知道此類即棄塑膠產品都是香港十大海洋垃圾,長期威脅海洋生態。兩年前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沿岸巨浪更湧現發泡膠的「白色恐怖」。即使其經適當回收處理,亦會需要幾百年方可完全分解,長時間佔據堆填區空間。市民日常買一個外賣,其對環境的負面後果要持續幾百年,可見走塑的重要。港人2016年平均每人每天傾倒1.27公斤的都市固體廢物,其中即棄塑膠和發泡膠餐具餐具達193公噸。

目前世界各國已全面或局部禁止使用即棄塑膠餐具,如韓國將於2021年禁止外賣免費提供即棄餐具,歐盟亦將禁用十多款餐具、飲管、食物盒等即棄塑膠用品。日本更府要求塑膠必須分類回收,德國則不准將塑膠堆填。國際間棄用即棄塑膠製品已成趨勢,特區政府亦於2018年《施政報告》指「鑑於即棄塑膠餐具對本港以至全球海洋環境和生態的潛在影響,我們會研究管制或禁制即棄塑膠餐具的可行性、範圍和機制」,又承諾與眾同行「走塑戰」,然而至今未有任何減少即棄塑膠餐具的法例。

調查顯示本港過去三年的塑膠飲管使用量大減四成,而即棄塑膠餐具和容器使用量則較往年增加。(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提供)

事實上在全城外賣的時期,政府可多向公眾宣傳,令市民培養在外賣時向餐廳或外賣速遞平台表明不需塑膠餐具或飲管,即使是外賣自取市民亦可自㩦餐盒及餐具,大大減低使用即棄塑膠餐具。政府又可在支援餐飲業的基金中,加入走塑獎勵條款,令企業有更大誘因使用非塑膠餐具,或不免費提供即棄塑膠餐具,此皆是即時可做的措施,不過長遠而言政府仍須有一套完整及具體減少即棄塑膠餐具法例。然而自疫情爆發以來,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沒有把握時機,加緊推動走塑。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至今,已令人類反思昔日暴力式消費的生活方式,對生態破壞之大,國人食野味的惡習及衞生意識之不足,亦被視為病毒由野生動物傳播人類的原因。國際間亦因此汲取教訓,要求可持續的環保生活及政策。香港政府不論在抗疫、走塑、環保政策皆落後於人,每月坐收30多萬的司局長,要不是一刀切全日禁堂食,便是提出到郊野公園午餐的狂言,再不是對其政策承諾不見着緊,怎叫人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