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出局.博評】六十年來首次缺席世盃決賽周:悲劇的源頭
文:高俊賢@運動公社
對於意大利出局的悲劇,坊間都把矛頭直指向國家隊主帥雲度拉,乃至雲度拉身後的意大利足協主席達維基奧——要不是意大利足協出手太低、請不動本國名帥來教,就不會讓雲度拉接掌國家隊,也不會有今日的結果。
雲度拉用兵的確有問題:除了佈陣(竟然用上前任主帥干地都要棄用的4-2-4),雙中鋒不回撤、中前場拿不下第二點,甚至恩斯尼、佐真奴被投閒置散,他值得挑剔的地方實在很多。有論者甚至拿干地年代的國家隊陣容和今天雲度拉的相比,認為雲度拉能夠帶隊帶出這種成績,簡直堪稱不世而出的「足球天才」。但是,意大利60年來第一次與世界盃擦身而過,只是單純以一個教頭的失敗是不足以解釋這場意外為何爆發的。意大利弄致如斯境地,更大的背景就是青黃不接。
新世代無力接班
意大利當下不乏能力尚可的小將,但是斷不能跟那些能單天保至尊的前輩相比,更遑論要接好他們的班,有兩點事實足以說明:
一、自2004年U21歐洲國家盃冠軍以來,意大利未曾在四個年齡級別的歐洲賽事(歐洲國家盃,以及U21、U19及U17歐國盃賽事)捧過冠軍。無獨有偶,以科斯貝治為首的瑞典,球隊陣容多半是2015年U21歐洲國家盃的冠軍功臣;
二、意大利近年來戰績最佳的國際大賽是2012年歐洲國家盃(亞軍),但是當年撐起中軸線的主力(保方、卡斯辛奴、派路)無不年過三十,而且也是06年世界盃冠軍陣容的老班底。至於當時只有22歲的巴路迪利,早已自我墮落。
國際賽下人材現形
意大利當下的班底固然比瑞典強,只是前者是否存在絕對優勢,我倒有點懷疑——真金不怕紅爐火,國際賽往往就是測試球員實力的舞台,尤其是某些無法晉身大球會、寂寂無聞的球員,都會付出150%的努力去掌握來之不易的比賽機會。所以國際賽的戰術內容未必比歐聯豐富,但是比賽的強度、球員的普遍專注度,乃至對球員個人能力的要求,都會比一般球會賽事高得多。環顧意大利對瑞典的次回合較量,意大利不乏成功衝擊瑞典禁區的鏡頭,但是恩莫比利始終不能掌握稍縱即逝的機會完成入球,便足以說明這類在聯賽混得好的射手,本質有多強。至於深獲意大利全國厚望的華拉堤,他的跑動量和策應隊友能力,比起成長模板沙維相距還不只一兩條街的水平,說他能撐起整隊意大利為時尚早。
修修補補非長遠計
兩年前的干地,以強化戰術紀律提升球隊戰力的下限,但支持意大利多年的球迷心裏明白,球隊不具備能扭轉大局之人,能夠克服西班牙、卻不敵德國,已經超出了預期。但是,這種成績終究不能掩蓋意大利欠缺人材的本質。如今意大利在附加賽遇上的對手,已經不是老牌冤家愛爾蘭,也不是以密集防守見長的北愛爾蘭或者希臘,而只是新舊交替的瑞典。無論意大利遇上瑞典抑或這三大對手,都沒有絕對的勝算,這樣的一支意大利在世界盃決賽週缺席還真是自然不過的事情。
人材斷檔非偶然
2010年意大利在世界盃分組出局,一時間足協找來巴治奧、阿伯天尼等名宿主持改革,例如縮減意甲參賽隊伍、職業球會組建預備組,以及加強培養青年球員的個人技術,無不切中時弊。但是七年過去了,改革步伐依然很緩慢。而當中擔任技術主管的巴治奧,在草擬900多頁的改革方案(當中提及對球員和教練培訓方法的革新)後卻被當局束之高閣,最終拂袖而去。以達維基奧為首的官僚系統,一直對改革屢設掣肘,使意大利足球遲遲未能迎來真正的春天。解僱雲度拉尚不足以解決問題,真正要拔掉的是達維基奧和他的勢力。
因此,只有如此悲壯的結局才能換來意大利改變的契機。如果不能趁此良機去除積患的源頭,恐怕意大利的中衰不能那麼快就結束。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