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觀塘夜市丁財兩旺 香港龍年經濟開個好頭?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龍騰觀塘新春夜市」算得上是香港龍年春節的一個亮點,正月初七「人日」(16日)圓滿結束,筆者有幸成為閉幕禮嘉賓之一,親身體驗了這場地區夜市的魅力。據主辦方介紹,為期23日的活動橫跨春節,累計入場人次接近80萬人次,可謂丁財兩旺,算是給香港龍年經濟開個好頭。這無疑是一場成功的地區經濟活動,但若要如媒體所言,透過夜市達到「振興經濟」的重大目標,恐怕還需要多加規劃。

來稿作者:楊莉珊

觀塘夜市是「18區日夜都繽紛」的活動之一,全場有逾80個攤位,接近一半是熟食檔,其餘還有乾貨、花卉及香港製造的食品及產品等。活動由觀塘區議會「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推動,小組成員柯創盛議員表示,夜市吸引到人流,熟食檔生意甚佳,與觀塘花市兩邊同步宣傳,市民可以一次逛兩個地方,夜市與周邊商舖的生意相輔相成,檔主都十分開心,認為活動有效提振整體地區經濟,相當成功。

觀塘及部分夜市「18區日夜都繽紛」的成功經驗固然可喜,但也從媒體得知香港整體新春市道表現不如往年,說明零售經濟需要進一步提高競爭力。筆者也同意政府可以在這次地區夜市的成功經驗基礎上繼續優化,為市民提供更豐富的社區生活,同時也為商戶創造多些短期獲利的機遇。但需要注意,夜經濟能否成功,關鍵在於商業模式、人口、租金等因素是否可以配合。當中最關鍵的是商業模式是否吸引消費人口,對於今天最具消費活力的中青年,以零食、零售為主的夜市模式並不能夠長久吸引他們重複消費,而對於最具消費實力的中老年人,去「逼夜市」更加不是他們的選擇。

因此可以預見,夜市只能成為推動本地消費市場的其中一個方法,並不能當成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所以,輿論不宜過度誇大這種經濟模式的功效,社會也不宜過度寄望夜經濟成為推動香港整體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偶然在媒體看到營商有道的盛智文先生談及夜市的專訪,他將蘭桂坊打造成中外文明的夜生活品牌,甚至成為遊客到香港必定要去朝聖的旅遊點。但他認為「今天年輕人對夜市興趣不大」,因為電子商務崛起,加之經歷世紀疫情,人們已經習慣足不出戶都能買到一切想要的,因此「『我們只能在香港買到這樣東西』的神話已經完結了。」

他在專訪中提出了打造夜生活品牌、配合文藝活動、提升整體消費形象等三大方法來提升香港消費市場的競爭力,並直言鄰近的深圳市在這些方面加快改善,部分甚至已經領先香港,「擺明車馬同香港爭生意!」

有競爭並不奇怪,關鍵是香港怎樣面對競爭。向香港人推廣內地遊樂訊息的Youtuber「西DorSi」曾向媒體表示,夜經濟要成功,關鍵在政府必須拆牆鬆綁。他以深圳為例,認為當地政府容納地攤經濟,放開掣肘,任商人自由發揮,收效有目共睹,成功吸引大批香港消費者北上,「因為政府不是商人,不懂得做生意,如果他們不放手,就終將失敗」。

深圳在推動零售市場活力的成功經驗,有值得香港參考的地方,但香港做為一個多元經濟體,零售經濟只是其中一環,政府及業界更應該注意的是,如何創造適合多元經濟發展的環境,譬如推動政策落實「總部經濟」及借助一帶一路拓展全球經貿網絡,讓金融、貿易等傳統行業得以復甦,同時又推動創新科技、文化創意、醫藥研發等新經濟增長點,讓香港經濟真正做到五光十色,百花齊放,這樣才可以真正讓社會看到「由治及興」帶來的好處。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