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之死|香港流傳男女特務愛情故事 蔡登山調查發現李麗身世
偶閱《唐縱失落在大陸的日記》,在1932年11月12日談到戴笠說:
最大毛病就是愛色,他不但到處有女人,而且連朋友的女人都不分皂白,這是他私德方面,最容易令人灰心!
以唐縱和戴笠關係之深,所言必為可信。
而陳定山在〈歷盡滄桑一美人——北平李麗的故事〉(發表在1966年2月5日台灣的《聯合報》副刊)文章說:
李麗的回憶錄,由她自己來寫是寫不完的,也許有人看了她的自傳會不相信,可是她爲國家兩面工作,也建立了很多的功績,這是事實,最可惜,是支持她的某將軍在抗戰勝利之後回到上海的時候,他的飛機中途失事,乘客十七人,機員五人全部罹難。李麗半生的工作成績都在某將軍記錄檔案中,因而也全部毀滅了。
這某將軍直指戴笠,但是否檔案全部毀滅,也有可能當時並沒有留下文字檔案,因為情報工作有時是單線口頭指示,並不見得有書面紀錄的。
情報工作紀錄
2010年北平李麗的回憶錄《誤我風月三十年》重新出版,李麗回憶錄中寫道,戴笠飛機失事前,準備去見的女人,正是李麗。此前,戴笠發電報約李麗在上海碰面。結果,李麗苦等了三天,等到的卻是噩耗。
情報圈盛傳她與戴笠生有一子,1945年在重慶受戴笠軍統局高級幹部班訓練的情報員楊鵬先生在他的回憶錄《見證一生》第五章〈我正式走進了軍統局的大門〉中,有這麼一段話:
名女人北平李麗,曾與戴有染一段不短的時間。李麗受到日本將領華南派遣軍總司令松井(案:松井石根)中將之邀,到廣州公演,那一次在台上由師傅梅蘭芳露臉,李麗負責唱。戲後,松井將李麗帶回總司令官邸,一進門,松井就醉得不省人事,李麗趁機翻了他桌上的公文,得知日軍十多艘運兵船的地點,電報發回情報局,事後日軍果然被中國擊沉,此次日方傷亡一千多人。民國四十一年,李麗攜一子於三月十七日保密局在台灣舉行追悼戴先生祭祀大會時,直入保密局大門,為門警阻止。李高聲呼喊:『我帶著戴先生的兒子來,你們居然不讓他進門?』事情鬧得很僵,最後由局長毛人鳳出面解決,以後即未再來。
是楊鵬親見的,無疑地是可信的。
書名|從名媛到特務:北平李麗
作者|清秋
出版|新銳文創 (2019.09)
導讀——謎樣人物:北平李麗(節錄)
十多年前我在研究上海小報文人時,翻閱許多當年的「小報周刊」(當年的小報目前除了在上海圖書館等幾個大型圖書館有收藏外,已很難見到,但「小報周刊」,在中研院已訂購有紙本復刻本),常常躍入眼簾的是「北平李麗」的新聞報道,但諸多「小報周刊」內容多所重複,於是我擇要的影印一些。後來我得知在1938年在香港芝蘭出版社有出版過《北平李麗》一書,我請了朋友從上海圖書館複印出來。而在這之前,我曾經在香港《大人》雜誌第五期見到掌故大家陳定山寫的〈歷盡滄桑一美人──北平李麗的故事〉(定公此文先發表在1966年2月5日台灣的《聯合報》副刊)。
2010年5月26日,香港研究周作人專家鮑耀明來台,在閒聊中我問及可否知道當年北平李麗在香港的事,他說北平李麗在香港很紅的,他甚至都藏有她當年的照片,他並答應返港後寄給我一張當紀念,約莫不到一個月的時光,我收到照片。
尋找李麗片段
這大約是我收集有關北平李麗資料的經過,最近又因為上海圖書館已將當年小報數位掃描成《晚清與民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我利用這大數據庫查詢,居然有700多筆的報道及大量的照片,但由於新聞重複或著重於私生活誇大不經,我並沒有採用,只挑選幾張效果相對比較清晰的照片,收入此書。而北平李麗在1955年後定居於台灣,我利用台灣報紙檢索出她的一些報道,可補她回憶錄之不足(回憶錄應該成書蠻早了),我根據這些資料並參考南京師範大學周存秀的碩士論文《北平李麗的人生經歷與時代變遷(一九一○—一九四九)》,大致理出一個簡單的大事年表。
【北平李麗大事年表】
一九一○年/一歲/身世不明,由李姓乳母撫養,住在北平史家胡同一個大雜院。
一九二二年/十三歲/養父母去世,家中經濟困難,受表哥之邀赴天津生活。同年入讀天主教堂設立的培真小學。
一九二三年/十四歲/因表哥經營妓院,被誤認為雛妓,學校擬開除,於是自動輟學。
一九二四年/十五歲/嫁與山西富商之子林更新,後林更新赴法留學,李麗離開山西返回北平老家。
一九二七年/十八歲/冬赴哈爾濱開始交際生活,「名媛李愛蓮」轟動哈爾濱。
一九二八年/十九歲/因得罪一位混成旅旅長逃至瀋陽,結識張學良、川島芳子、土肥原賢二、矢崎堪十郎等人。
一九二九年/二十歲/到上海,參加電影《綠林叛徒》(吳文超導演,查瑞龍、梁賽珍、李麗主演)的演出。
一九三二年/二十三歲/拍攝電影《春潮》(亨生公司出品,鄭應時導演,高占非、王人美、李麗主演,一九三三年上映)。在田漢的南國社認識江青。同年在上海「老大華」舞廳,開始下海伴舞。
一九三四年/二十五歲/當選「上海舞后」,十一月十一日在上海百樂門飯店舉行加冕典禮。並因此而擁有一棟花園洋房,兩部汽車,不少珠寶鑽石。
一九三六年/二十七歲/向法院請求與林更新離婚並獲准。同年夏天參加中國旅行社歐遊集團赴歐觀光,後去美遊覽,經日本回國。
一九三七年/二十八歲/所著之《世界之旅》出版發行。三月受富商劉仲芳之騙赴青島準備結婚。
一九三八年/二十九歲/二月回到上海,四月從上海遷至香港避難。五月三日與友人Grace到漢口遊玩,港媒傳其因間諜被槍斃。六月二日因間諜嫌疑再重慶被拘,歷經四個多月後被釋。十月底第二次被捕,十二月一日離渝返港。
一九三九年/三十歲/在香港拍攝電影《一代尤物》(聯藝公司出品,李應源導演,李麗、張翼、蔣君超等主演)。同年冬,第二次出國遊覽。十二月加入藝華公司,演出電影《火燒碧雲宮》(文逸民導演,李麗、范雪朋等主演)。
一九四○年/三十一歲/參與新民公司拍攝電影《賽金花》(李應源導演,王乃東、蔣光超、李麗主演)。
一九四一年/三十二歲/十二月二十五日香港淪陷,十二月二十八日被日軍召至半島酒店,與矢崎堪十郎重逢。
一九四二年/三十三歲/營救被日軍逮捕之中外人士十四人。同年受松井中將要求赴廣州演出。拜梅蘭芳為師,夏時幫助梅蘭芳離開香港回滬。同年秋末,受矢崎幫助,於廣州辦麗華運輸行。
一九四三年/三十四歲/夏初回到上海,與日偽交往更加頻繁。
一九四六年/三十七歲/二月二十五日參與撫恤李世芳家屬義務演唱京劇。演出電影《京華血淚》(李麗、黎灼灼、蔣君超、王乃東、黎鏗等主演)。
一九四七年/三十八歲/參加電影《寡婦情殺案》(李英導演,陳厚、李麗主演)的演出。
一九四八年/三十九歲/九月下旬,擬組織京劇團赴東南亞旅行演出,在香港演出時因與馬連良競爭而虧損嚴重。
一九四九年/四十歲/赴日本為在日演出京劇做準備,但此演出計劃最終流產。
一九五三年/四十四歲/長女(養女)李幼麗與其斷絕母女關係。
一九五五年/四十六歲/二月由香港來台灣勞軍,後決定長居台灣。二月四日《聯合報》載立信會計學校邀她在春節演出同樂晚會,在鐵路局大禮堂,演出京劇《貴妃醉酒》、《閻惜姣》、《頭本紅霓關》、《閨房樂》。
一九五七年/四十八歲/一月二十七日養女李幼冬才二十二歲,被僕人持刀逼姦,而這僕人居然在法庭上說是和姦,李幼冬冤鬱難伸,最後服毒自殺。同年三月十二日《新生報》上說她「清白被污,令名受損」,「自感無顏見人,頓萌短見。」
一九五八年/四十九歲/一月,應聘為空軍供應司令部天馬平劇團顧問,必要時參加演出。空軍單位提供她在臺南的住所,另月送車馬費一千元。同年六月十四日與小她十二歲的李兆聯結婚。李兆聯是福建閩西人,曾在銀行做事,當時在臺北市寶慶路開「兆聯會計師事務所」。他們兩人早在廣州認識,後來李兆聯來臺北結婚生有四個孩子。李麗來臺後在一舞會重逢,兩人一舞定情,李兆聯因此和太太離婚而與李麗在六月二十三日在臺北地方法院公證結婚,婚後住在臺北市中山北路一段三二巷四○號。
一九五九年/五十歲/三月二十五日起一連三天在臺中市立一中大禮堂公演京劇,有《貴妃醉酒》、《四郎探母》等。
一九六○年/五十一歲/由於演員盧碧雲辭演《西太后》一角,田琛導演請李麗飾演。
一九六一年/五十二歲/五月二十日演出由田琛導演的古裝舞臺劇,在臺北市南陽街的新南陽戲院。
一九八三年/七十四歲/三月十日參觀中國電視公司的國語連續劇《梅花特攻隊》,談她抗日與參與地下工作的經過。
二○○二年/九十三歲/在台灣去世,著有回憶錄《誤我風月三十年》。
儘管有這些資料,但我還是覺得她是謎樣的人物。香港芝蘭出版社的《北平李麗》一書,應該是最早有關她傳記的書籍,作者是北平李麗的數年膩友清秋先生。至於清秋先生又是何人,與北平李麗又有何種關係,至目前我們無從稽考。對於這本旁述的資料,可以用來與北平李麗的回憶錄《誤我風月三十年》做一比對,不失為相當珍貴的材料。
他在上海就見過北平李麗
至於陳定山的文章,由於他在上海就見過北平李麗,陳定山二十餘歲時已在上海文壇成名了,他工書、擅畫、善詩文,有「江南才子」之譽。他是名小說家兼實業家天虛我生(陳蝶仙)的長子,他也寫小說,對於京劇素有研究,他在上海的時候,曾經和上海聞人杜月笙、張嘯林一同票過戲。
1948年秋冬之際,五十二歲的陳定山渡海來臺。陳定山著作等身,因定公從父輩起,便長居滬上,嫻熟上海灘中外掌故逸聞,來臺後寫有《春申舊聞》、《春申續聞》,一代人事興廢,古今梨園傳奇,信手拈來,皆成文章,乃開筆記小說之新局,老少咸宜,雅俗共賞。他在台灣因京劇而與北平李麗熟稔,親見親聞自是一手材料。
北平李麗在回憶錄一開頭便說:
我十四歲那年就做新嫁娘,鬧過婚變,上過『火山』,登過銀幕,搞過平劇、話劇、寫過小冊子,曾經贏得交際花、名女人、電影明星、文藝作家、舞國皇后、『一代尤物』等一連串的浮名。雖未讀萬卷書,倒行過萬里路,經常卜居北平、上海、青島、香港四大都市。足迹遍國內十八省,二次環遊世界,七次旅行日本,曾因涉嫌『女間諜』嚐過鐵窗風味,也因從事地下工作,幾乎送掉性命。
(本文轉載自作者Facebook帖文,並綜合節錄《從名媛到特務:北平李麗》導讀文章,略述李麗生平。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