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港鐵票價|一文了解票價調整機制計算法 票務收益去向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發表交通研究報告,指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被評為世界第一,全靠龐大的鐵路網絡,車站密度高、位置便利,足夠應付大量人口的出行需要。每5年檢討一次的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早前已經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致力尋求可行與務實方案,以便配合社會發展需要推展鐵路項目。但市民對調整機制計算、票務收益的用處又了解多少?

票價設封頂機制 平衡票務減輕負擔

港鐵票價多年來按機制變動,票價調整依據透明、客觀、公開的方程式計算,調整每年按照工資指數、家庭月入中位數及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而變動,並設封頂機制,令票價「有加有減」,有效平衡票務收入與市民負擔能力。比較10大主要城市地下鐵路票價負擔能力,香港排第二低,令市民出行更便捷。

根據機制,港鐵票價取決於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及運輸業工資指數變動,來計算加減幅度,亦設有封頂機制保障市民不會承擔過高的票價。

看似小數目 實則數以億計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提議港鐵調減每年收費的百分比,一兩個巴仙不是甚麼大數目。港鐵公司財務總監許亮華表示,調減百分比看似不多,其實數以億計,例如,若來年減免車費0.5%,相當於正常年份每年放棄車費收入近1億元,小數怕長計,30年累計至少約30億元,相當於購買42架新列車的成本。

港鐵公司財務總監許亮華

此外,港鐵一直為社會不同乘客群提供車費優惠,包括長者、小童、合資格學生以及殘疾人士等。亦有推出各項針對不同出行習慣的優惠,如港鐵都會票、全月通加強版、早晨折扣等,每10位乘客便有7位乘客能享有票價優惠,助市民紓緩交通負擔。

港鐵票價調整依據透明、客觀、公開的方程式計算。

港鐵不斷提升及改善車站設施

一向自負盈虧的港鐵,日常營運全靠票務收入,並無政府撥款補貼。服務港人40多年,鐵路網絡進入成熟期,過去5年港鐵投放大量資源進行維修、更新及提升車站設施,為處理更多乘客流量的同時改善環境質素及提升服務效率,亦於全線增設逾60個洗手間及智能洗手間、14個育嬰間、加設2,000多個座椅供休息、翻新超過130條扶手電梯,及更換超過25部升降機等,改善工程將有助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環境,不少乘客亦受惠其中。

過去5年港鐵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維修、更新及提升車站設施,當中包括於全線增設了14個育嬰間、60個洗手間及智能洗手間等。

而過去5年港鐵更投放約2億港元,與不同交通營辦商合作,特別為居住於不同地區、不同出行習慣的乘客,度身訂造多款車費優惠。當中包括超過500條指定綠色專線小巴(涵蓋九成以上路線)的轉乘優惠,減輕市民出行的開支。

(資料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