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強化網絡編碼技術 可減中途發射站 或調低5G上網費

撰文:林炳坤
出版:更新:

5G網絡預計2年後服務便可推出香港市場,惟一直有指因5G網絡頻率較高,需興建較多中繼站收發訊號,相關成本最終或將轉嫁予消費者。
中大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強化網絡編碼技術,能強化無線網絡傳輸能力,或能減少中途站的數目及相關開支,有機會令電訊商以至市民的使用成本降低。
技術又可以配合政府未來興建的智慧燈柱,以低成本而有效的方法加強收發數據的速度與能力。

楊偉豪研發的網絡編碼技術,能強化無線網絡傳輸能力,將速率提升56%。(林炳坤攝)

網絡傳輸可快逾半

現時一般使用流數網絡上網,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其實都會出現明顯損耗流失,最常見的例子如觀看網上影片時,不時有「起格」、不流暢等。團隊負責人中大工程學院卓敏信息工程學講座教授楊偉豪研發的「分批稀疏編碼」(BATS Code)技術透過採用更簡單的編碼和解碼方法,減少網絡傳輸的損耗流失達29%、速率亦可提升56%。

楊偉豪解釋,新技術主要是在網絡傳輸中途設立緩衝區,在不斷傳送數據的同時,將已成功傳送的數據混合成一批批儲存,當訊號中途出現流失時,便可以原先已儲存的數據中抽取相應部分繼續傳送,盡量保持傳輸完整及流暢。

編碼技術可應用在不同場景及傳輸裝置上,或有助未來5G網絡的發展。(林炳坤攝)

可助發展5G物聯網智慧燈柱

對於現時不斷發展的5G及物聯網技術,楊偉豪指這編碼技術正正作出配合。因5G網絡頻率高,傳送的距離較短,亦較易受阻隔,需要有較多中繼站收發訊號;物聯網則是將多件物件如電器、電話等互聯互通,兩者都講求無線網絡的功效,而這套編碼技術正好增強訊號「跳來跳去」的能力。

楊續稱,政府未來將陸續安裝智慧燈柱,收集不同城市數據,不過「收集之餘亦要傳到出去」。若要每支燈柱都各自連接上網傳輸資料,鋪設光纖及安裝無線網絡兩種方法的相應工程成本和難度會很大。而採用新編碼技術則只需為每支燈柱加裝微型裝置,則可以較低成本,令同一批燈柱共用一個網絡,亦無需大規模改動現有燈柱,可是低成本且有效的方法。

中大未來將在主要道路加裝智慧燈柱實驗網絡。(資料圖片)

將於中大建燈柱實驗網絡

楊偉豪表示目前正與內地及德國、加拿大等科研機構,將技術應用在衛星通訊及水底聲波傳輸。他又透露,正與應科院合作及申請政府資助,將在中大校園建立智慧燈柱實驗網絡,初步打算將各主要道路數十支燈柱「智能化」,加裝高清鏡頭監察道路車輛,減少交通意外。他期望最快半年後有初步成果,預計涉資逾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