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廢膠廢物仍無處不在 環保能否成為潮流?
工業全球化,網購大行其道,加上廉航的興起,讓現代人的生活質素提升到新台階。物質豐盈的代價,卻是垃圾氾濫,廢膠為患,嚴重危害生態,所以不少地區絞盡腦汁,希望把廢物有效重用,減少資源浪費。甚至有大品牌會為產品或服務,加上綠色元素做賣點,以迎合環保潮流。不過,最有效的處理廢物方法,還是以理性消費來防止資源的不必要浪費,把好減廢第一關。
時裝產業除了將產品做到款式漂亮,穿着舒適之外,環保意識也被慢慢注入設計理念。愈來愈多品牌和設計師都推出環保系列,它們究竟真正做到環保與否?時裝和環保怎樣共存,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相關文章︰
「在這裏,膠袋就像毒品一樣。」駐守盧旺達(Rwanda)與鄰國剛果民主共和國接壤邊境的關員Egide Mberabagabo說。除了負責邊防之餘,Mberabagabo還要金睛火眼監控每一位過境人士,目標不是偷運血鑽、黃金或者是毒品的走私販子,而是被盧旺達政府雷厲風行地打擊的「違禁品」─膠袋。他的職責就是杜絕所有國外膠袋流入盧旺達。
相關文章︰
正當多國政府和大企業陸續推行「拒絕派膠」計劃,荷蘭少年Boyan Slat研發多年的海洋垃圾清理器終在去年展開試驗,雄心壯志要在五年內清理全球最大海上垃圾帶一半的垃圾。然而,這「神器」不但形同虛設,四個月後更因損毀而被撤回。Slat的夢想會否隨其裝置破滅?我們又應否只寄望這些「神器」來負起清理海洋垃圾的責任?
相關文章︰
瑞典雖然不是航班最頻繁的國家,人均排放量也非全球前列,但該國去年受熱浪侵襲,北極圈多處森林因乾旱而大火。「這是瑞典人首次親身感到氣候變化的後果,去年暑假實在太乾。」十一年前就決定不搭飛機的瑞典居民Maja Rosén說,她去年更在瑞典開始了「我們留在地上」運動,呼籲大眾在2020年拒搭飛機。
相關文章︰
兩年前,廢紙圍城,媒體一窩峰訪問推着一車車紙皮的長者,並慨嘆靠執半天垃圾也買不起一個飯盒;再找一眾回收店東主聽其訴說如何經營困難。兩年過去,香港的廢物棄置量比2018年更高。從事了十多年廢紙回收業的葉文琪說,情況比起過去更嚴峻,「雖然我們投了這間(紙包飲品盒回收)廠,但長遠也……是幾悲觀的。」
相關文章︰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