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鈞:社會步入「假當真」年代 將設科技罪行分科打撃網騙等
人工智能科技盛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今日(9日)發表網誌,表示所謂「有圖有真相」的想法早已過時,社會已步入「假的當真了」的年代,指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上周五(7日)通過新設首席政府律師職位,會盡快按計劃設立科技罪行分科,以有效打擊科技罪行和應對科技進步帶來的法律挑戰。
張國鈞表示,不法之徒近年利用以人工智能產生的「深偽技術」(deepfake)合成名人的聲音和臉孔,再冒充其身份進行詐騙或發佈各種虛假資訊,電腦網絡罪行和科技罪行越趨普遍和精密,不但令企業和個人蒙受損失,甚至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2022年科技罪行上升4成
他續指,科技罪行案件數目於過去六年激增3倍,2022年科技罪行共錄得22,797宗,較之前一年上升41%,當中主要涉及網上騙案,涉及的損失金額也顯著上升。而今年首季的詐騙案,跟去年同期相比,亦大幅上升六成半,當中超過七成為網上相關騙案。
他表示,刑事檢控科將設立的科技罪行分科會專責處理關於科技罪行和數碼證據的事宜,以及早處理包括有組織和精密的網上詐騙、網絡攻擊和網絡恐怖主義等科技罪行,從而加強檢控能力。該分科亦會制訂相關的檢控政策和策略,就使用數碼證據相關的事宜提供法律指引,和檢討現行證據法和打擊科技罪行的法例是否足夠和有效,並提出改革建議。
《刑事訴訟程序條例》周三將恢復二讀
另外,律政司向立法會提出修訂《刑事訴訟程序條例》,容許控方以案件呈述的方式,就高等法院原訟庭在無陪審團下,審理國安法案件時作出的無罪裁決,提出上訴。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日(9日)在社交平台附上圖片發文,解釋現有條例漏洞或會導致被告無罪釋放,故律政司建議 (1) 在有陪審團的刑事審訊中,控方可就「毋須答辯」引伸被告無罪的命令,提出上訴;以及(2) 在3名國安法法官審理的國家安全案件,控方可就無罪裁決,提出「案件呈述」上訴。
林定國強調,草案只針對在高院審理的相關案件,裁判法院和區域法院都有同樣機制,並非特別為國安案件而增設,辯方仍可就定罪和判刑上訴。草案將於本周三(12日)恢復二三讀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