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風聲|政府研放寬防疫限制 解除禁飛令 初期或逐步放寬堂食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本港第五波疫情重創各行各業,特首林鄭月娥今日(21日)將公布防疫中期檢討的路線圖,交代4月20日之後的狀況,如何在防止疫情反彈的同時,做到「分階段放寬」防疫措施。
綜合政界評估,4月20日並非「絕對死線」,政府會繼續審視疫情的發展,如果在此之前疫情明顯好轉,不排除提早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目前具體方向仍在構思階段,但預料放寬的步伐會相對緩慢,例如從逐步放寬食肆堂食時間、戶外活動等開始著手。此外,林鄭將宣布解除針對9個國家的「禁飛令」,抵港者檢疫日數可減至7天

▼3月15日 第五波疫情下市民生活日常▼

+8

林鄭將公布「如何分階段放寬」

林鄭月娥日前指,有強烈感覺市民對防疫政策的容忍力下降,以及金融機構對香港隔離情況失耐性,故就一系列措施進行中期評估,包括正考慮讓抵港者的14日隔離期減至7日,亦會交代是否進行全民強制檢測。

林鄭提到,儘管2月22日公布防疫措施的時候指出,所有措施應該會延續至4月20日,但政府也會作中期檢討,到底在什麼情形下才能決定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必須視乎疫情,但盡可能早點向社會或商業處所說明究竟在4月20日後是什麼情況、用什麼方法、如何分階段放寬。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指,會爭取在今日(3月21日)公布中期檢討內容。

政府明白市民「煩躁」 關鍵還看專家意見

有消息人士指,在短期內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機會相信不大,因為現時每日新增個案仍是五位數字。不過,政府完全明白市民對於長期難以活動的煩躁,「都知呢排雜音愈嚟愈多」,所以只要疫情有明顯的下降、好轉,不排除政府會提早放寬個別社交距離措施,4月20日並非硬性規定。

該人續指,林鄭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爭取」今日公布新消息,所指的是綜合政府專家顧問的意見。他指,留意到近期專家在媒體上各自發表了一些言論,但這些意見尚未整合,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作決定時始終未有所依據,其中專家組的意見佔相當的比重,因此政府正等待集合所有專家顧問,一起商討對策,待形成共識後再行公布。

至於具體措施,另一消息人士指政府內部以及行政會議都未有仔細討論,現時仍在構思階段,但總體原則是按照疫情的發展,逐步有序地放寬個別措施,步伐會相對緩慢,「例如會唔會係堂食放多一兩個小時、放寬一啲戶外活動規定?呢啲都係考慮範圍,總之無可能一步登天」。

林健鋒:長時間對外封關 人才將一去不返

身兼行會成員的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指,不確定政府目前如何打算,亦不能透露有關行會討論內容,但站在工商界立場,大家對早日通關、放寬限制措施已「望穿秋水」,總要讓大家看到「隧道的出口」,否則市民對防疫措施感到迷惘,難以說服他們繼續配合政府。

他又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在穩定疫情的前題下與世界工商金融專業人士保持聯繫,讓經濟逐步回復正軌,近期聽到愈來愈多人反映,海外企業由於無法忍受香港的航班熔斷、檢疫隔離等的機制,將高層管理人員調往新加坡等地:「𠵱家就話暫時,如果時間太長隨時一去不返,對香港競爭力好大傷害,點都要作啲調整。」

管浩鳴促重開宗教場所

另一邊廂,政府長時間關閉戲院、文藝表演場地、體育館等處所,亦導致大批相關打工仔失業,長時間朝不保夕的生活亦導致一些從業員索性轉行,導致長遠人才流失。立法會體演文出界議員霍啟剛日前再度去信林鄭月娥,要求政府交代清晰的重開準則,質疑「為什麼髮型屋可以開業,食肆中午可以堂食,但毫無身體接觸的文化及體育運動要被禁止,觀眾卻不能戴著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觀看演出和電影?」

政府2月8日宣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表列處所範圍首次擴至涵蓋宗教場所,須關閉至4月20日。身兼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的立法會議員管浩鳴亦去信林鄭,指抗疫是漫漫長路,不能忘記市民在精神和心靈上的需要,強烈建議政府盡快容許宗教場所適度開放,以「疫苗通行證」、限制進場人數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