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軍售】台軍可能放棄發展萬劍巡弋飛彈 改買美製品
根據近期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的展示指出,研發經年的「神斧計劃」,也就是萬劍遙攻集束巡弋飛彈,因為性能不可靠、以及美國特朗普政府已經釋出HARM高速反輻射飛彈以及JSOW聯合距外械彈給予台灣空軍使用,原本用來執行距離超過400公里的萬劍遙攻集束巡弋飛彈,可能將暫停投資。這種專門給台自製IDF戰機使用的遠程陸攻武器,未來的前途不被看好。
據稱,台灣軍方對萬劍彈的戰術測試中,發動機無法自主開機有所疑慮。以及雖然此彈號稱射程達到400~500公里級距的等級,但是在沒有自主衛星等的狀況下,台軍方認為此彈「打得遠卻不見得打得準」,在花費國防預算繼續投資下去,可能是無底洞。故在美國全力支援台灣空軍F-16V型機隊,未來將採用多款遠程遙攻飛彈的優勢下,台軍聲稱放棄萬劍彈的採購。但是,中科院方面依舊強調,萬劍彈在渦噴發動機的製作技術獲得突破,得以縮小重量與體積,故可以搭載的次彈藥(用於攻擊機場跑道、防空飛彈陣地的集束彈藥)更多,攻擊效果更好。至於台軍是否真的放棄萬劍彈?目前眾說紛紜。
事實上,萬劍遙攻集束巡弋飛彈的開發,是在李登輝政府時代末期,為了IDF的翔升升級計劃,所誕生的二種主要對地攻擊武器。除了萬劍之外,另一種青雲炸彈則是一種有大規模毀滅能力的先進油氣彈,可在敵軍登陸台灣海岸之前,給予人員物資相當大的傷害。萬劍彈在1999年首度曝光,經過不斷研改,而IDF的翔升計劃,一路從陳水扁時代具有適型油箱(CFT)和對地攻擊能力的雄鷹戰機計畫,至馬英九時代降級成僅有部份對地攻擊能力的翔展計劃,後終於定型為IDF的C/D型機,成為此機種MLU(中期壽限提升)的重要里程碑,而相對於青雲彈的高深莫測,萬劍彈曝光的機率大增,被視為是台灣發展遙攻巡弋飛彈的自主研發能力指標之一。
萬劍彈的設計,類似瑞典和德國聯合研發的金牛座(Taurus)KEPD 350巡弋飛彈概念。金牛座獲得多個國家使用,包括南韓與日本都有采購,此型巡弋飛彈射程也約500公里,碩大的彈身可以使用模組化裝置,改裝程集束彈、單一彈頭巡弋飛彈甚至掛載鑽地炸彈甚至核彈頭,是一種多功能用途的巡弋飛彈。與金牛座不同,萬劍彈的設計較為單一,目前僅具備集束彈功能,且外型不如金牛座擁有的匿蹤設計,極易被敵軍雷達捕捉到,且慢速飛行中被擊落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金牛座KEPD 350的載重較重,主要是給予類似F-15E/K/EJ、F/A-18E/F、Rafale、Typhoon等中、重型戰機掛載使用,而美製品有性能相當的AGM-158 JASSM聯合空對地距外飛彈,改良型的接戰距離將高達1,000公里左右。目前,台灣空軍為了新採購的F-16V Blk70型戰機,極力向美國爭取採購JASSM/JASSM-ER飛彈,可能也是萬劍彈「前途黯淡」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