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教育部討論大學「中文系」歸入「華語文學細學類」 惹改名爭議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教育部今年推動「學科標準分類調查」,為大學不同學系作分類。原本有意將「中國文學系」改隸屬於「華語文細學類」,但後來因為爭議太大,只好維持原來分類。
據知,台灣教育部最近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國際提供國際通用的學科分類架構,調整大學科系分類。學系分類由大到小分別為「領域」、「學門」、「學類」和「細學類」。一直以來,中文系都屬於「藝術與人文領域」「語文學門」「本國語文學學類」的「中國語文細學類」,其他跟「中國語文細學類」相關的還有「台灣語文細學類」和「華語文細學類」。
中文系教授:意義不大,令人費解
《聯合新聞網》報道稱,教育部早前發函給各大學中文系,擬將「中國文學系」改隸為「華語文細學類」,引發大學中文系反對。報道引述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鍾正道指出,將中國文學系歸屬於華語文細學類的意義不大,中文仍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語言,「好像把頭縮到棉被裡,竟以為世界是一片黑暗。」又指政府亟欲想把中國文學系的「中國」拿掉,令人費解,也是政治問題,「文學上不可能一夜之間把所有文化聯繫切斷」。
另有大學教授指出,很多中文系老師擔心,若歸屬於「華語文細學類」後,教育部可能會在未來要求所有在「華語文細學類」的中文系,更名為「華文系」,因此才會反對。
學界認為不宜把兩者合併
針對有關爭議,教育部統計處長楊貴顯昨日(5日)出面澄清,稱這次(第5次修正)在本國語文學學類新增了「華語文細學類」,並在外國語文學學類新增「華語文為第二語言細學類」,都是因應國際華語學習的需求,前者是培養華語教學人才,後者則是教非母語人士學華語。
楊貴顯指出,爭議之處在於研修過程,有學者認為「中國語文細學類」與「華語文細學類」很類似,建議整併。當時與會學者並沒有人提出異議,但後來教育部發函各大學中文系調查,許多學校認為不妥,因此作罷。他續指,「華語文學細類」是培養華語教學人才,「中國語文細學類」則是培養中文研究、文學、創作、應用等涵養,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學界大都認為不宜合併。
楊貴顯澄清道,教育部今年7月7日公布的草案,就已分成兩「細學類」,並未合併,後來9月4日正式公布版本,也沒有改變。他強調研議過程嚴謹,經過多次會議討論,絕非「臨時更改」,也不是「火速公告」。
(聯合新聞網/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