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商會﹕清零政策放於經濟目標上 內地投資吸引力下降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中國歐盟會認為內地將防疫「清零」等政治目標在經濟目標上,使內地作為歐洲企業投資目的地吸引力下降。

中國歐盟商會周三發布報告,指出內地近期個別決策意味著該國在商界眼中的可預測性﹑可靠性和效率下降,導致對內地信心受損,企業愈來愈多尋求將計劃中或未來投資轉移到其他被視為「可靠性和可預測性更高」市場。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指出﹕「商人到這裡是為了這個市場,而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意識形態的關係,這個市場正在萎縮」,「意識形態勝過了經濟」。他亦指出縱使代價愈來愈大,內地仍嚴格實施防疫措施﹑打壓整頓科技行業,為減排任務導致去年電力短缺等。

伍德克指出歐洲企業仍願為內地經濟發展作貢獻,但由於內地國門緊閉,歐洲企業難以預測日益複雜的政治﹑經濟和聲譽風險,暫無計劃增加投資。同時,為將在華業務對標企業承諾及歐盟和美國新供應鏈立法,企業強烈呼籲商業環境透明化」。

稱政策欠靈活對企業構成阻礙

該商會又指出,內地清零政策由於欠靈活性且實行時不一致,對歐洲企業構成阻礙。在吸引及留住中外人才方面,已造成「嚴重影響」。由於員工無法自由地前往總部,歐洲企業在華業務發展變得日益孤立。商會堅信全面實力市場改革,是發揮內地經濟潛力﹑迅速重建投資者信心最有效措施。

對於內地重開邊境,伍德克認為在明年下半年有望見到這情況,屬「樂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