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攔截App收集通訊錄任人搜 容海恩促制止:有洩露資料風險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消委會早前測試5款較受歡迎的垃圾電話攔截程式,發現部份程式會要求存取通訊錄權限,若取得權限,程式會將所有聯絡人資料上載到資料庫,並可供其他用戶搜索。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認為,該做法嚴重威脅用戶及相關聯絡人的安全,要求相關部門和機構制止及協助移除資料庫內的個人資料。

消委會指,CallApp取得該權限後,通訊錄所有聯絡人資料同時被自動上載和整合到商戶的電話資料庫中,並可供其他用戶搜索。(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指如經Truecaller官方網站下載該程式檔案(APK檔),會獲額外提供「強化搜尋」(Enhanced Search Functionality)功能。

消委會指,CallApp在註冊時要求存取多達8項個人資料,當中包括存取通訊錄,然而批准權限後,CallApp會自動將所有聯絡人上載至電話資料庫中,並可供其他用戶搜索。消委會指,利用程式內「反向搜索」功能輸入電話號碼,就可以查閱姓名、電郵地址甚至社交媒體帳號等個人資料。

此外,如經Turecaller官方網站下載及安裝程式檔,可額外獲得「強化搜尋」功能,同樣會上載通訊錄資料到電話資料庫,供其他用戶搜尋。

容海恩呼籲市民,在安裝應用程式前,要了解如處理個人資料,留意有否潛在風險。(容海恩facebook)

容海恩:侵犯私隱並有機會更大範圍洩露資料

容海恩認為,未經用戶充份知情同意,擅自將通訊錄資料上載,不僅侵犯了個人私隱,還可能導致更大範圍的資料洩露,嚴重威脅到用戶及其聯絡人的個人安全。

她強調,應用程式在處理用戶個人資料時都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促政府更積極監管,而私隱專員公署亦應對違規的程式發出警告,並要求停止非法收集數據,必要時要有處罰。她又促請通訊事務管理局協助市民,從這些應用程式資料庫中移除個人資料。

至於消費者方面,容海恩認為在選擇使用任何應用程式時都要小心,詳細閱讀私隱政策,了解程式如何處理個人資料,並識別任何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