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政壇地震 不再談「越南取代中國」 嚴重弊端問題凸顯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炒作了一年的「越南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中心」論銷聲匿跡,不僅如此,隨著越南政壇地震,最大金融弊案首富被判死刑,越南盾從2021年高點貶值20%,對於越南來說,不是是否「取代中國」的問題,而是越南的導火索被點燃。

越南經歷了一次政壇大洗牌,讓人眼花繚亂的洗牌。越南政壇一直有「四駕馬車」之說,分別是越共一把手、國家主席、總理以及國會主席。意想不到的是,就一年左右時間,兩任國家主席,先是阮春福,後是武文賞,主動辭職下台;然後,越南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退休。辭職的原因——涉嫌腐敗。此前,也因為涉及腐敗,另一位越共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張氏梅也提前辭職。兩年算下來,越南已經有兩任國家主席辭職,一位國會主席辭職,兩位副總理被拿下,越共十三屆中央政治局18人中,約三分之一涉腐辭職下台!

誰來補缺?最新越共中央開會,「兩架馬車」到位——越共中央推薦,公安部部長蘇林擔任國家主席,國會常務副主席陳青敏擔任國會主席。考慮到員額嚴重不足,此前越共中央全會,增補越共中央辦公廳主任黎明興、越共中央宣教部部長阮仲義、越共中央民運部部長裴氏明懷、越南祖國陣線中央委員會主席杜文戰為新的政治局委員。

很多人擔心,這麼重大的政治變動,會不會影響越南的穩定。從步驟且相對平和處理來看,越南政局無動盪失控之慮。但越南的問題恰恰也已經顯現。

此前,越南女首富、萬盛發集團原董事長張美蘭因涉嫌金融犯罪,在4月11日被胡志明市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這裡面的千絲萬縷,不言而喻。

越南當局對西貢股份商業銀行(SCB)實施「史無前例」的紓困計劃——越南中央銀行注入了 240 億美元的「特別貸款」以防止銀行業危機,這使其外匯流動性減少了四分之一。 而越南整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只有800億美元。外匯儲備是非常重要的「彈藥」。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外匯儲備就是應對華爾街惡意做空的彈藥。現在越南800億美元外匯儲備一下子少了250億,還得再拿250億來應對日常的商貿往來。

剩下300億,哪裏是華爾街的對手?也就是說,為了補上張美蘭留下的窟窿,現在越南的匯率完全處於不設防的狀態。當然,越南的問題不能都怪在張美蘭一個人身上。根本原因,是越南的經濟嚴重畸形。

越南國旗:A Vietnamese flag flies atop the State Bank building, near the Vietcombank and Bank for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Vietnam buildings, in central Hanoi, Vietnam November 23, 2017. (REUTERS)

越南的起飛始於「革新開放」,也就是相當於中國的「改革開放」。越南跟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是很像的——對外招商引資,對內刺激房地產,直接帶來了經濟起飛。在外在表現上看如出一轍,但事實上,越南只學到了中國的「術」,而沒有學到「道」。

巔峰時期,外資佔到越南固定資產總額的49%,直接就能左右國家一半的經濟活動。韓國三星就是越南最大的外資企業。三星在越南的產值直接佔到了越南GDP的25%。在外資面前,越南政府完全沒有話語權。通俗的來說,被美國人控制的三星,一旦有什麼想法,越南就得直接進ICU。越南如果不給三星特殊優惠待遇,就會直接把工廠搬走;比如去年越南電荒,越南歐洲商會直接寫信給越南總理,威脅說「越南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以免聲譽受損。」……越南政府被外資「控」得死死的。

張美蘭(中)2024年4月11日在胡志明市法庭內。(影片截圖)

越南經濟其實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近段時期,亞洲貨幣市場遭遇了一次劇烈的震盪,其中越南盾的貶值尤為顯著。今年迄今,越南盾已累計貶值約5%。越南盾的貶值危機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美元,二是西貢股份商業銀行(SCB)的擠兑危機。隨着越南盾貶值至歷史新低,據報道,2023年以來至今,國際資本在越南的總投資年減近三成,超過千萬億越南盾的資金從該國撤離。

隨着越南盾不斷貶值,越南央行已打響匯率保衛戰,不僅拋售數億美元幫助穩定匯率,同時通過控制外匯交易以限制資本流動性。越南國家銀行官員建議,民眾在信貸機構那裏審慎買賣外幣,不準隨意買賣外幣,否則可能會違反法律規定。並要求越南各地政府向人們傳播有關外匯法規、外幣交易的訊息。不過,隨着美元對越南盾匯率升至新高,央行干預的效果似乎並不佳。

受貨幣貶值影響,越南物價大幅上漲,CPI按年上漲超4%。越南作為出口型經濟體,高度依賴美國市場,2023年對美國出口佔比超過28%。然而,由於美國去庫存周期影響,越南出口大幅下滑,增速一度創下10餘年最低值(-22.4%)。隨着庫存周期拐點和越南盾貶值,越南出口有望復甦並促進新產業鏈建立,但過度貶值也對經濟帶來風險。

越南製造業・越南經濟・越南工業・越南製衣:越南勞動力:圖為2021年1月8日,工人在越南河內一家製衣廠工作。(Reuters)

同時,越南盾貶值至歷史新低導致國際資本撤離,總投資年減近三成,超過千萬億越南盾資金流出。未來可能有更多美元加速撤離越南市場。為避免被海外資本收割,越南央行可能採取強硬措施。

當然,引發國際資本撤離還有另一方面原因。長期以來,越南政府都對跨國企業實行極其優惠的稅收策略,提供包括免稅期、投資抵稅、進口關稅豁免等各種形式的補貼。對於一般企業,越南的企業所得稅為20%。但越南向大型跨國公司提供的優惠稅率為2.75%至5.95%。這些享受優惠的企業,包括三星、蘋果、索尼、英特爾等跨國科技公司,以及Crocs和阿迪達斯等鞋類和服裝公司。

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制定了一項有關稅收的新規則,成員國們達成共識,集體將全年營業額超過7.5億歐元的大公司跨國公司的稅率提高到15% 。 越南議會決定,從2024年1月1日起,將對跨國公司的最低有效企業所得稅 (CIT) 稅率提高至15%。這也引發了國際資本的異動。

而另一方面,近年來越南雖然利用自身優勢和國際環境,積極引入中低端製造業,經濟增速顯著,成為全球增長較快的經濟體之一,並且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較大的出口國之一越南的供應鏈本土化不足,過度依賴外資,國內品牌影響力有限,高附加值產品生產環節較少,這些因素都對其製造業的升級發展構成了挑戰。

圖為2023年11月30日,越南胡志明市,西貢一塔(IFC One Saigon)的全景。(Reuters)

越南工業體繫有三方面「硬傷」。其一,外資經濟穩定性不足。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中,獨資項目佔據多數。在電子等部分行業中,原材料主要依賴進口,而出口市場則幾乎被外資企業主導,導致本土企業難以充分吸收外資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據統計,越南大約有1800家生產零配件的公司,但僅有約六分之一的國內企業能夠參與跨國公司的生產網絡。受到歐美市場需求減少和部分原材料季節性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越南的進出口貿易容易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電子、紡織和木材等產品的出口訂單波動幅度大,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從而影響了工業發展的穩定性。

其二,工業體系不夠完備。越南的重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主要聚焦於中低端加工產業。在產業鏈上游,關鍵的基礎零部件、基礎電子元器件、基礎材料及機械設備、化工產品等高度依賴進口。這種上游產業的薄弱基礎也制約了越南輕工業的發展,導致缺乏自主高端生產環節,使越南在國際產業鏈中處於下游位置。此外,越南本土供應鏈的配套不足,原材料和零部件生產環節本地化率過低,進一步制約了產業的快速發展。

其三,長期以來,越南的研發總支出佔GDP的比重一直低於1%。此外,越南缺乏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所需的高素質人才,人力資源質量有待提高。大量勞動力主要從事低端製造業和服務業,難以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據報道,越南在工業技術、銀行等領域面臨較大的高技能人才缺口,每年訊息技術人才缺口超過7萬名。跨國企業的持續引進和發展,進一步擠壓了越南本土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

此外,外資的持續投入,沒能顯著提高越南的競爭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反而讓其在外資的「溺愛」下過早地出現了勞動力成本上升、房地產泡沫虛高的問題。

說到底,不論是對外招商引資,還是對內刺激地產,中國也都用過,但這都只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中國還是致力於促成高質量發展才是目的。戰術上,中國「摸着石頭過河」,這個過程會犯很多錯誤。但戰略目標從來清晰。要的是科技,要的是產業升級,要的是高質量發展。所以中國在中共十八大以來都在積極的做著經濟結構性調整。但相較而言,越南只求「朮」,不知「道」,別看都是一樣的操作,但越南不計代價的加倍做了,卻反而陷入了被動。

現在,越南的經濟正處於非常尷尬的狀態。被外圍因素所「綁架」,加之越南的匯率已經處於不設防狀態。華爾街資本,已虎視眈眈。

越南的困境,恐怕已不是一場改革所能左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