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國眾叛親離,以色列做到了!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聯合國大會5月10日以143票贊成、9票反對、25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決議,認定巴勒斯坦國符合聯合國憲章規定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應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決議建議聯合國安理會重新「從有利角度」審議巴勒斯坦以會員國身份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這個投票結構可以準確反映出當前世界對本輪以巴衝突的態度,暴露出美國與主流世界,尤其與其主要盟友在該問題上的距離。

9張反對票中,除了美國、以色列,比較有些區域影響的為阿根廷、捷克和匈牙利三國,其它四個都是些毫無影響的太平洋島國,包括密克羅尼西亞、瑙魯、帕勞、巴布亞新畿內亞。美國、以色列投反對票不奇怪,阿根廷原來持支持巴勒斯坦立場,米萊上台後倒向以色列,捷克和匈牙利的立場一直比較穩定。

25張棄權票中,除了斐濟、馬拉維、馬紹爾群島、摩納哥、巴拉圭、瓦努阿圖等六個不知名國家,其它幾乎被歐洲「包場」,包括阿爾巴尼亞、奧地利、保加利亞、加拿大、克羅地亞、芬蘭、格魯吉亞、德國、意大利、拉脱維亞、立陶宛、荷蘭、北馬其頓、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等19個國家。

這裏面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加拿大、德國、烏克蘭和英國等四個國家。加拿大和英國是美國最核心的盟友,比其它任何國家與美國的關係都更近,外交政策也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在聯大投票中一般都是跟着美國走,但是這次投票和美國拉開了距離。德國因為揹負了歷史上希特拉納粹大屠殺的包袱一直支持以色列,這次也勇敢投了棄權票。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因為俄烏戰爭的原因,烏克蘭一直仰美國鼻息,靠來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提供援助才能苦撐下去,而且澤連斯基本身就是猶太人。無論現實還是族群考慮,按說烏克蘭應該和美以一起投反對票,但可能其自身正遭受俄羅斯霸凌侵略的原因,和巴勒斯坦國的處境極為相似,因此也投了棄權票。

以軍・以色列・以巴衝突:2024年5月8日,以色列士兵在加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卡茨林(Katzrin)附近參加訓練演習。(Reuters)

棄權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可視為美國霸權下的軟抵抗行為。反映出這些國家既同情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在加沙的種族屠殺,同時又因為忌憚美國,考慮到與美國的關係,迫於美國壓力不敢投贊成票的無奈。當這些國家在歐洲大面積出現,對以色列及被其綁架的美國來說,不啻於當頭棒喝。

這是什麼?這就是戰略自主意識,雖然在美國長期的精神與安全控制下,歐洲的戰略自主意識與能力非常稀薄,但是隻要這種意識不斷積累,在每一件事上一件一件積累,量變引起質變,早晚會有發酵成熟的那一天。

143張贊成票中,中國、俄羅斯、越南等在意料之中,中俄越在以巴衝突中的立場始終如一,長期持同情巴勒斯坦的立場。不管這個立場背後是反美也好,還是人道主義考慮也罷,總之一直沒有變化。

有意思的是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等美國在歐洲之外的核心盟友,以及印度、新加坡等美國正努力拉攏的亞洲國家也都投了贊成票。

這些泛亞國家中,我們知道像日本、韓國根本都算不上是政治獨立國家,其戰時指揮權都掌握在美國手裏,甚至有不少人稱之為美國的傀儡,國際事務中都是看美國臉色行事;而澳洲、新西蘭則是美國的「五眼同盟」,是美國在太平洋區域最核心的盟友,結果連他們都和美國在這一問題上保持了距離。

印度和新加坡是另外兩個比較特殊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和美國的關係非常密切,但是又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在俄烏戰爭中,這兩個國家反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特別是新加坡還加入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在具有類似性質的以巴衝突中,印新又持同情巴勒斯坦的立場,和支持以色列的美國展現了迥異的立場態度。

在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這兩大國際熱點中,印度和新加坡態度其實代表了當今主流世界的態度,是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立場反映。體現在聯合國大會的歷次投票中,無論對以色列還是對俄羅斯每次都有140多個國家亮明態度,說明這個世界並不盡然是道德潰敗的利益邏輯,還有一些基本的是非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