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萊希驟逝如何衝擊政局?國家2號人物 本屬哈梅內伊接班人選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據伊通社、《德黑蘭時報》等伊朗媒體當地時間5月19日報道,受大霧天氣影響,伊朗總統萊希當天乘坐的直升機發生「硬着陸事故」,因通行困難和天氣條件惡劣,搜救行動面臨挑戰。據央視新聞援引伊朗國家電視台消息,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及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在直升機事故中罹難。

稍早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安撫伊朗民眾「無需擔心」,他表示,國家和政府的工作不會受到影響。

墜機事故已經引發全世界輿論的關注。事故發生前,伊朗和美國的關係就已經瀕臨衝突的邊緣。萊希等人遇難的消息以及飛機事故的原因,將會嚴重影響伊朗後續的國內政治局勢以及中東局勢發展,也可能會影響未來伊朗與美國是否能夠摸索出走出正在發生的多場危機。

觀察伊朗政治體制,會發現許多複雜而不同尋常之處,終身任職制的最高領袖和民選產生的總統,從不同角度上來說都是「國家元首」,但兩者意義卻完全不同。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韓建偉副教授告訴觀察者網,伊朗是伊斯蘭宗教學者治國體制(波斯語音譯為法基赫制度),其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政教合一,由足夠學識與威望的宗教學者出任最高領袖,在伊朗國家中享有最高的權力與地位。相對於宗教機構與勢力,民選機構明顯處於弱勢地位。總統被視為伊朗第二號政治人物,實際上並不能掌握伊朗內政外交的決策權,其權力受制於最高領袖。

萊希被外界普遍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可能的接班人,韓建偉認為,這種猜測有一定的準確性,除了有哈梅內伊也是從總統成為最高領袖的先例可循,萊希自擔任總統以來,與哈梅內伊、伊斯蘭革命衛隊之間的關係總體上比較和諧,並無意見不一,作為強硬保守派代表人物,萊希是深得哈梅內伊信任與器重的。

正因如此,《經濟學人》在最新的一篇分析中指出,儘管萊希只是「二號人物」,但他不幸遇難仍將動搖伊朗政壇根基。除了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尋找一位新總統、在當前紛亂複雜的中東形勢下對抗美以等國之外,還需要防止經濟再度下滑以及國內觸發內鬥而陷入混亂的可能性。

報道還假設性地認為,雖然一些伊朗人已開始懷疑以色列人,且以色列過去有許多暗殺伊朗人士的「不良紀錄」,但還從未暗殺過一國的國家元首,因為這樣的舉動是「明確的戰爭行為」,勢必引發伊朗激烈反應,倘若果真如此,那將是「愚蠢之舉」。

直升機起飛前及搜救現場畫面:

+10

伊朗政體有這些特點

觀察者網專欄作家、西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晉指出,伊朗政權實行政教合一體制,其有三大特徵:

一是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全面伊斯蘭化,「神權高於民權」,立法權只屬於真主;

二是實行「毛拉治國」,憲法明確規定「教士依據古蘭經和真主的傳統發揮永恆的領導作用」。國家最高領袖由「公正的、虔誠的、明於時勢的、勇敢的、有組織能力、有遠見的、為大多數人民承認並接受為領袖的教士」擔任;

三是推行「伊斯蘭民主制」,既實行普選制(中央和地方議會、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和三權分離,又設立了許多非完全選舉產生的機構,如司法總監(司法機構領導人,由領袖直接任命)、憲法監護委員會(簡稱「憲監會」,負責審查和監督總統、議會以及專家會議等選舉、議會通過的法案是否符合憲法。共12名成員,其中一半為教士,另一半由領袖任命)、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負責解決議會和憲法監護委員會之間的分歧,主席由領袖任命)等。

這些機構權力凌駕於世俗機構之上,屬於「超政府力量」。在這一體制中,領袖居於核心地位,是伊朗伊斯蘭政權的象徵。

伊朗最高領袖擁有「最終權力」

伊朗最高領袖,又稱伊斯蘭革命領袖、伊朗最高精神領袖,是伊朗實際上的國家元首和軍事統帥。作為奉行神權政治的伊朗領導人,根據伊朗憲法,最高領袖是伊朗在宗教上及政治上的最高領導人及伊朗軍事力量的最高統帥,地位和權力凌駕於直接選舉產生的伊朗總統,並終生任職。

伊朗最高領袖由一個88名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按照憲法選舉、監督乃至罷免,其候選人資格則由現任伊朗最高領袖任命的「憲法監護委員會」予以審查。

伊朗的「專家委員會」由全民選出,如果最高領袖逝世或者無法行使職權,那麼「專家委員會」將會選出新一任的最高精神領袖。表面上看,這是個監督最高領袖的監察機構,但是「憲法監護委員會」有權審查「專家委員會」候選人資格,因此最高領袖完全可以通過「憲法監護委員會」,來左右該委員會的人員構成。「專家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由於伊朗獨特的「教法家監國」體制,最高領袖在伊朗國內統領政治、經濟、社會和軍事方面的最高權威,因此「專家委員會」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2023年11月19日,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 )參觀伊朗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成就展,並在場發表講話。(Reuters)

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指出,根據伊朗憲法,最高領袖負責劃定和監督「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總體政策」,這意味着他確定了伊朗內外政策的基調和方向。最高領袖也是武裝部隊的總司令,並控制伊朗的情報和安全行動,只有他才能宣佈戰爭或和平。同時,他還有權任命和解僱司法部門的領導人、國家廣播電視網絡負責人以及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最高指揮官。

半島電視台曾在一篇介紹伊朗複雜政治體系的文章中這樣總結歸納稱,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伊朗,最高領袖這一職位擁有「最終的權力」。

伊朗總統民選產生,但實際是「二號人物」

伊朗總統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一般也被視為伊朗政策的實際決策者,但任職終身的伊朗最高領袖在伊朗國內乃至整個伊斯蘭什葉派世界有着更高的地位和更強的號召力,伊朗總統實際上只是伊朗政治生活中的第二號人物,其地位在國家最高宗教領袖之下。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韓建偉副教授也指出,伊朗是存在民選機構的,如總統、議會都是由民眾選舉產生的。相對於宗教機構與勢力,民選機構明顯處於弱勢地位。總統被視為伊朗第二號政治人物,實際上並不能掌握伊朗內政外交的決策權,其權力受制於最高領袖。

半島電視台介紹稱,伊朗最高領袖直接控制着大部分外交和國內政策,以及武裝部隊和司法機構,而伊朗總統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制定國家的經濟議程。

根據伊朗憲法,總統候選人需要得到「憲法監護委員會」的批准,而在選舉結束之後,總統也需要由最高領袖任命,只有得到領袖的委任函,當選總統方能正式宣誓就職。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2023年12月7日訪問俄羅斯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不在圖中)會晤。(Sputnik/Sergei Bobylev/Pool via Reuters)

萊希深得哈梅內伊信任器重,會是接班人?

現任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1981年至1989年曾擔任伊朗總統,1989年6月,伊朗「專家委員會」委任他繼承已故的霍梅尼為伊朗最高領袖。此二人,也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以來僅有的兩位擔任最高領袖的人。

哈梅內伊,也被形容為三位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另外兩位則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創始人霍梅尼和上世紀90年代的總統拉夫桑賈尼。

現任伊朗總統萊希於1960年出生在伊朗什葉派穆斯林聖城馬什哈德的一個宗教家庭,5歲時失去了父親,但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一名神職人員。萊希還是聖城庫姆宗教神學院的一名年輕學生時,參加了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中反西方的抗議活動。

在神學院畢業後,萊希投身司法界,被認為在1988年伊朗全國性抗議活動中參與處決大批反政府抗議人士。作為宗教學者和哈梅內伊門生,萊西在司法界地位不斷攀升:2004年擔任伊朗司法部副負責人,2014年被任命為檢察長,2019年被任命為伊朗司法部長。

在2021年大選中打敗其他候選人成為伊朗第八任總統後,萊希一直在國際和國內議題上與哈梅內伊保持一致立場,對伊朗核問題、反對西方和以色列問題、中東戰略等問題持強硬態度。

韓建偉告訴觀察者,現任伊朗總統萊希跟以往總統最大的差異在於,萊希被外界普遍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可能的接班人。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有擔任總統的履歷,然後從總統成為最高領袖,因此萊希成為最高領袖是有先例可循的。

2021年伊朗總統大選,當時萊希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都被最高領袖下屬的「憲法監護委員會」提前排除了競選資格,萊希因此才順利當選。萊希當選後,伊朗總統與最高領袖、伊斯蘭革命衛隊之間的關係總體上比較和諧,沒有出現像前任總統那樣跟最高領袖意見不一致的情況。這也證明,萊希作為強硬保守派代表人物,是深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信任與器重的,外界的猜測大概率是正確的。

「萊希此時遇難,對伊朗政壇震動太大」

《經濟學人》當地時間5月19日發文稱,「不出所料的是,一些伊朗人也懷疑以色列是否在此次事件背後有所出現」。文章稱,上個月,以色列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暗殺了一名伊朗將領,而伊朗則向以色列發射了300多枚導彈和無人機作為報復。

伊朗和以色列,這兩個中東地區的長期宿敵不斷髮生衝突,以色列間諜機構摩薩德一直有着暗殺敵人的「悠久歷史」,且曾殺害過核科學家在內的伊朗人士,確實「有跡可循」。然而,以色列從來沒有暗殺過一國的國家元首,這是一種「明確的戰爭行為」,勢必會引發伊朗的激烈反應。

《經濟學人》認為,以色列若冒着此等後果暗殺萊希是「愚蠢的」,並聲稱,萊希是一位「極不受歡迎的政治人物」,實際上在伊朗許多最重要的政策決定中並沒有最終發言權。

但報道也強調,雖然萊希在許多方面是從屬於最高領袖、有名無實的領導人,但如果他不幸遇難,仍然會震動伊朗政壇。

首先,這將迫使伊朗在一個困難時刻迅速找到一位新總統;其次,在如今中東爆發地區戰爭之際,伊朗的對手,包括美國、以色列甚至沙特阿拉伯,都在考慮加強彼此之間的安全聯繫,以對抗伊朗。最後,在美國加大對伊朗的進一步制裁之際,伊朗經濟將再遭打擊,而萊希此時若遭遇不幸,伊朗國內也存在着若隱若現的鬥爭可能性,局勢恐將陷入混亂。

據央視新聞5月20日援引伊朗國家電視台當天最新消息,伊朗紅新月會負責人表示,載有伊朗總統的事故直升機已被發現,情況「不太好」。搜救隊距離事故現場約兩公里。通過對事故區域的搜索,目前沒有人員生還的迹象。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於2023年7月4日通過線上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屆峰會。(Reuters)

隨後,央視新聞綜合邁赫爾通訊社及路透社20日消息,伊朗總統萊希及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在19日的直升機事故中罹難。

20日,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發布了一段救援人員用無人機終端查看總統萊希乘坐的直升機發生事故現場的最新視頻。救援人員說,視頻中的圖像是直升機墜毀的畫面,由無人機拍攝,畫面顯示了事故直升機目前的狀態。

同時,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發布了事故現場第一張近距離圖片。

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稱,當地時間5月19日,伊朗總統萊希乘坐的直升機發生「硬着陸事故」,直升機上有9人,其中包括三名官員、一名伊瑪目以及5名機組人員和安保人員。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旗下媒體Sepah稱,這9人分別是:伊朗總統萊希、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東阿塞拜疆省長馬利克·拉赫馬蒂、伊瑪目穆罕默德·阿里·阿勒哈謝姆,以及一名飛行員、一名副駕駛、一名機組長、一名安保負責人和一名保鏢。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