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um元老攝影師 菲林快門凝住1952年的香港 珍貴畫面今展出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香港由昔日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亞洲國際大都會,堪稱奇蹟。由荒蕪之地進化成現代化都市,當中祖先輩的辛酸,非現在的年輕人所能理解。
今日起,Magnum Photos初期成員之一、享負國際盛名的瑞士攝影師Werner Bischof,其於1952年訪港時拍下的歷史照片,將於博物館展出,黑白照片的背後,除了是相機捕捉當下的人物風情,亦是歷史巨輪推進的見證,就讓定格在相紙上的景物,帶我們返回50年代的老香港。

Marco表示瑞士有連綿山峰,故最喜歡這張波平如鏡的海面上,一艘艘漁船微微浮動的畫面。(龔慧攝)

1952年5月,初暑香港已步入炎炎炎夏日,時年36歲的瑞士攝影師Werner Bischof由日本乘船抵港,進入他眼簾的,是一個正剛經歷戰亂動蘯、逐步由小漁港逐蛻變成為城市的殖民地。當時,因二戰時期蜂擁而至的難民囿於沿坡而建的寮屋,但一海之隔的香港島,卻是另一個奢華天地:新穎摩登的住宅建於山頂之上、跑馬地的賽馬擠滿名媛望族,當年正值英女王登基,中環總督府為女皇舉辦生日派對的空前盛況,這些畫面深深地刻畫在Werner的腦海中,令他有以下的感受:

Few cities in the world can compare with Hong Kong for sheer beauty of situation
Werner Bischof的手記節錄
瑞士攝影師Werner Bischof逝世逾半世紀,兒子Marco展覽出85張極珍貴的黑白照片。(龔慧攝)

Werner Bischof在香港逗留了兩個月,拍下的照片成為雋永。他的兒子Marco Bischof近日來港,並憶述當時仍是新聞攝影記者的Werner,離開香港後赴中南半島拍攝戰地實況,原先計劃完成美國行程後,再回香港拍另一輯照片,但2年後他卻南美安地斯山派遇上車禍不幸逝世,遺願未圓。

香港於50年代仍然是英國殖民地,英女皇壽辰時中環總督府發出超過3000個邀請,Werner趁機拍攝當時盛況。(由F11攝影博物館提供)

讓年輕人了解香港過去

父親逝世後多年,Marco從舊日寫給通訊社的電報及遺留下來的大量照片,逐小拼湊出50年代的香港故事。今年正值Werner的百年冥壽,他決定在香港舉行展覽,公開當時拍攝85張關於舊香港的照片。「香港是一個即使一天,也可以改變很多的地方。」Marco並非首次訪港,每次到訪也感受到香港快速轉變,對他而言,香港是一個彈丸之地,卻蘊藏著豐富的多元文化,恰巧與他父親60年前形容香港的畫面如出一徹,「我想更多年輕人知道60年前的香港是怎樣,你要知道現在,就要了解過去。」

Werner Bischof到港島區拍攝當時人民生活。(由F11攝影博物館提供)
當時香港仍未有公共屋邨,不少來自中國的難民居住在九龍的寮屋區。(由F11攝影博物館提供)
當時Werner用大約1星期的時間,到西貢滘西洲的漁民家庭拍攝,根據他的手記顯示,當時大約有過百名客家人居住在陸上。(由F11攝影博物館提供)
Werner Bischof紀錄西貢滘西洲的漁民生活。(由F11攝影博物館提供)
Hundreds of small British cars fill the non-too-wide streets
Werner Bischof的手記節錄
Werner拍攝的人物照片,捕捉50年代初香港市民的生活,當時街上充斥不少人力車。(由F11攝影博物館提供)
Werner Bischof熱愛拍攝,於1949年正式成為Magnum成員,成為創辦人以外的第一位Magnum攝影師。 (F11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