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總結】環保篇:多次染指郊野公園建屋 源頭減廢政策失敗

撰文:林若勤 鄧芯怡 羅俊文
出版:更新:

特首梁振英2012年競選時說過,鄉郊保育是政綱之一,但他在任期間,港府為覓地建屋,多次想要「入侵」郊野公園,就連「梁粉」之一、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也忍不住撰文批評這是「思想癌細胞」;競選時說必要時才建焚化爐的梁振英,面對着「垃圾圍城」,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便提出興建焚化爐,至於環團一直支持的垃圾按量徵費至今仍未實行。環保署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本港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總棄置量為371萬公噸,按年增加3.9%,反映源頭減廢政策失敗。
《香港01》盤點梁過去報告提出的政策,發現僅落實17項,其餘大部分仍在進行,5項未開展或失敗。

梁振英任內推動多項措施改善路面空氣質素,包括全面淘汰老舊柴油商業車、資助巴士公司賺買電動車,可惜運行初期有不少故障,部分要回廠維修。(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已落實:

年份

報告

報告內容

進度詳情

2012

參選政綱

1. 更新空氣質素指標

 

 

盡快落實短期「空氣質素指標」,包括加入微細懸浮指標粒子(PM 2.5)。新指標已於2014年1月生效。

2013年12月30日起啟用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量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微細懸浮指標粒子(PM 2.5)及可吸入懸浮指標粒子(PM 10),並以健康風險制定出低、中、高、甚高和嚴重五個級別。

2013

施政報告

2. 全面淘汰老舊柴油商業車

 

 

預留100億元資助車主,分階段淘汰歐盟前期及1至3期、共8萬多輛高污染柴油商業車,計劃耗資117億元推行。

歐盟前期和1期的特惠換車已截止,將會於2018年前淘汰所有歐盟2期車輛,2020年前淘汰歐盟3期車輛。

2013

施政報告

3. 更換車輛催化器

 

 

推動專營巴士、的士及小巴減排,為車輛更換催化器。至今有13,942輛的士和2,881輛小巴參與。

2013年環保署斥資1500萬資助石油氣的士和小巴更換轉化器,有8成車輛完成更換,並在2014年9月起加強偵測排放超標的石油器車輛。

2013

施政報告

4. 立法規定泊岸轉油

 

 

籌備立法規定船舶泊岸轉油。相關法例於2015年7月1日起生效,香港成為亞洲區首個規定泊岸轉油的港口。

法例實施後,葵涌監測站空氣質素明顯改善。

2013

施政報告

5. 擴建堆填區

 

 

政府於2014年提出「三堆一爐」方案,立法會財委會先後通過擴建將軍澳、打鼓嶺及屯門堆填區的撥款申請。

工程正進行。

2013

施政報告

6. 設5億元漁業持續發展基金

 

 

設立5億元基金協助漁民採用可持續運作模式。基金於2014年7月推出,翌年5月批出首兩個資助項目。

基金2014年7月開始接受申請,共有22宗,批出6宗,涉及2800萬資助。首批項目2015年3月批出,包括用460萬資助環保協進會的漁民生態保育計劃,培訓漁民轉行做生態導賞員。

2013

施政報告

7. 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注資50億元

 

 

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注資50億元,以投資回報長期和持續支援社區提出的環保行動。

已注資。

2013

施政報告

8. 檢討保育私人歷史建築政策

 

 

古諮會於2015年1月發表報告,建議當局以放寬地積比率、換地等經濟誘因鼓勵業主保育,但不宜以公帑購入或強制徵收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

當局已成立了專責小組,跟進及研究落實建議的細節。

2014

施政報告

9. 擴大膠袋徵費

 

 

政府於2015年4月全面推行膠袋徵費計劃,範圍擴至全港逾9成、約10萬間零售點,顧客如欲索取膠袋,每個最少收取5毫。

至2016年11月30日,環保署巡查逾71,000次,期間向違規商戶共發出302張定額罰款通知書。

2014

施政報告

10. 推出手機程式提供回收點位置

 

 

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減廢資訊及回收點位置。環保署於2014年3月推出「咪嘥嘢」免費流動應用程式。

該流動應用程式下載次數超過5,000次。

2014

施政報告

11. 古諮會檢討歷史建築保育政策

 

 

古諮會於2015年1月提交檢討報告。

政府已落實部分建議,包括優化「維修資助計劃」申請程序等。

2015

施政報告

12. 規定專營巴士公司只行駛低排放巴士

 

 

2015年年底在銅鑼灣、中環及旺角設立低排放區,規定專營巴士公司只可行駛低排放巴士。

已實施。

2015

施政報告

13. 試驗電動單層巴士

 

 

政府全數資助5間專營巴士公司,購置38輛單層電動巴士,首批巴士於2015年12月展開為期兩年試驗。

2014年年初城巴及新巴獲政府撥款資助,購入5輛比亞迪(01211)單層電池電動巴,巴士在2015年12月投入服務,但僅投入服務13日,便因安全問題需全部停駛。

2015

施政報告

14. 撥1.5億元延續珠三角清潔生產伙伴計劃

 

 

投放1.5億元鼓勵廣東港商採用清潔生產技術。2015年6月推出計劃,預計5年內資助約625間工廠。

2016至17年度,政府預留約3,000萬元以推行「伙伴計劃」。

2015

施政報告

15. 立法規定非路面流動機械符合排廢標準

 

 

2015年6月起推行新法例,規定本地使用的非路面流動機械如發電機和挖泥機等,須符合法定廢氣排放標準。

兩電機組為符合有關標準,紛紛提高低排放、價格較高的天然氣燃料比例。

2015

施政報告

16. 推出「惜食食肆」計劃

 

 

環境署於2015年11月推出「咪嘥嘢食店」計劃,約400間食肆加入,承諾提醒顧客「咪嘥嘢」和採取措施減少廚餘。

至2016年5月有484家食店參與,比計劃初推出時多約80家食店。

2015

施政報告

17. 就未來電力市場發展諮詢公眾

 

 

環境局2015年3月公布發電燃料組合諮詢結果。

結果9成持份者傾向「本地發電方案」,反對向內地買電。環境局指短期不推動聯網方案。

為支援回收業,政府2015年推出10億元回收基金,但業界反應一般,認為申請手續繁複,基金至今批出約4千萬。(資料圖片)

進行中:

年份

報告

報告內容

進度詳情

2012

參選政綱

1. 規管光污染

   

2015年4月,環境局建議政府與商戶簽署自願約章,規定午夜12時後關閉燈光招牌,並考慮兩年後立法,但被環保團體質疑力度不足。

截至2016年4月,逾4,000商戶簽署《戶外燈光約章》,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2至3年後檢討,不排除會立法規管。

2013

施政報告

2. 要求遠洋輪船泊岸時轉用低硫柴油

   

與廣東省政府探討要求遠洋輪船在珠三角港口泊岸時轉用低硫柴油,政府在2014年曾與廣東省研究輪船轉用較清潔燃料。

深圳2014年9月公布船隻泊岸轉油資助計劃,鼓勵遠洋輪船泊岸期間轉用低硫燃料。

2013

施政報告

3. 支援回收業

   

考慮在公眾貨物裝卸區中劃出適當泊位,供回收業競投,預計於2016年中開始引用。

政府建議將柴灣、藍巴勒海峽及屯門裝卸區中的16個指定停泊位,在下一輪招標時專供合資格廢紙回收商競投。

2013

施政報告

4. 2020年大致達到新空氣質素指標

   

政府2013年公佈《香港清新空氣藍圖》,期望讓香港空氣品質於2020年大致達到新空氣品質指標。

2019年之前,將所有全港歐前、歐一、歐二及歐三柴油商業車全面淘汰,其實效果是把全港不同地區都成為低排放區,並持續透過法規收緊電廠排放上限 。

2014

施政報告

5. 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建議4個收費模式,包括按戶預繳式專用垃圾袋收費。政府期望2016/17年度提交相關草案。

環境局冀於2017年立法年度內,盡早把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制度所需的立法建議擬備妥當。

2014 施政報告

6. 10億元回收基金

   

環保署2015年推出10億元回收基金,2,000個本地回收處理商可申請資助,最多獲資助500萬元。

2016年8月,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已完成審核第二批回收基金的申請,支持批出共15項申請,涉及的資助金額約為2,300萬元。

2014

施政報告

7. 18區設立回收站

   

政府資助非牟利團體設立18區環保站。沙田、東區已經投入運作,其餘16個仍處規劃階段。

「綠在沙田」和「綠在東區」兩個項目已於2015年開始提供服務。原預計於2016年投入服務的「綠在觀塘」、「綠在元朗」及「綠在深水埗」三個項目,至今仍未投入服務。

2014

施政報告

8. 設10億元活化已修復堆填區資助計劃

   

預留10億元為全港18公頃已修復的堆填區土地,發展康樂、環保等設施,計劃於2015年11月推出。

2016年4月截止申請,最快2017年做評審,暫未有確實公布評審結果日期 。

2014

施政報告

9. 研究提升維港沿岸水質

 
   

立法會於2015年6月通過提升維港沿岸水質工程研究撥款,預計研究於2018年年初完成。

政府已於2016年1月展開顧問研究,通過實證研究和各種分析找出造成近岸污染的具體成因,進而從源頭預防和控制污染角度找出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

2014

施政報告

10. 推動綠色建築督導委員會制定策略

   

委員會已完成檢討政府建築物環保表現目標和措施。

督導委員會會繼續研究如何在私營界別推動綠色建築。

2015

施政報告

11. 檢討建築廢物處置收費水平

   

環境局2015年12月建議調高建築廢物的公眾填料費、堆填費等。計劃於第5屆立法會期內立法。

政府擬修訂法例,調整「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下各項收費至大約收回成本的水平,料於2017年4月7日正式實施。

2015

施政報告

12. 成立「乾淨回收」運動工作小組

   

與業界組成「乾淨回收」運動工作小組,在社區推動廢物源頭分類和清潔。

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正落實有關措施。

2015

施政報告

13. 減少4成棄置在堆填區的廚餘

   

2014年已推出《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目標是在2022年把棄置堆填區的廚餘減少4成。

2015年廚餘量按年減少7.1%,但仍與減4成的目標相差一段距離。

2015

施政報告

14. 撥1億元資助減廢

   

預留1億元供非牟利團體申請資助推行減廢,處理廚餘和惜食相關的項目約佔三分之一。

2016年11-12月間接受最新一輪4,300萬元資助申請。

2015

施政報告

15. 2017年落成有機資源回收中心

   

位於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1期計劃已於2014年展開,估計可於2017年年初投入服務。

位於北大嶼山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1期正在興建,預計於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入運作。

2015

施政報告

16. 政府建築物用電量減5%

   

政府的新目標是在未來5年把政府建築物的用電量,在運作環境相若的基礎上減少5%。

正在進行中。

2015

施政報告

17. 擴充海岸公園

   

把大小磨刀洲附近水域指定為海岸公園。路政署2015年6月稱,計劃將海岸公園向南擴展至970公頃。

環境局擬逐步擴大海岸公園面積,期望將4%的海面納為受保育範圍。

2016

施政報告

18. 推親水文化設釣魚區

   

研究進一步處理殘餘污染物排放到市區沿岸到市區引起的氣味問題,將在康文署場地設釣魚區。

大埔、葵青、青衣釣魚區諮詢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但被批評選址不當及配套設計粗疏。

2016

施政報告

19. 降低兩電商准許利潤

   

環境局2016年與兩電商討新一份《管制計劃協議》,研究將准許利潤由9.99%降至6-8%。

環境局正與兩電商討有關方案。

2016

施政報告

20. 研究淘汰本地象牙貿易

   

環保署盡快啟動立法程序,進一步禁止象牙進出口及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貿易。

政府通過落實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貿易建議,2017年上半年提交立法會,擬於2021年12月31日前,分三步全面禁止本地象牙貿易。

2016

施政報告

21. 利用污水廠處理廚餘

   

環保署在大埔污水處理廠進行為期6年的「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畫。

試驗計畫目標在2018年投入服務。

2016

施政報告

22. 廢電器電子產品和飲品玻璃容器兩項生產者責任計劃

   

研究就其他產品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

立法會經審議後,於2016年3月三讀通過《201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電氣設備及電子設備)(修訂)條例草案》。並在2016年5月三讀通過《201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產品容器)(修訂)條例草案》。

 

 

香港每天產生約3,640公噸廚餘,相等於312部雙層巴士的重量。(資料圖片)

尚未展開:

年份

報告內容

2012

1. 制定自然保育政策

 

檢視《2004 年新自然保育政策》,制定一套整全的自然保育政策,編纂瀕危物種名錄和訂定相應保護措施。

2012

2. 建立重大事故危機應變機制處理跨區污染問題

 

政府在空氣、水質等方面,均與廣東省加強合作,但未有兌現「建立重大事故危機應變和通報機制」承諾。

2015

3. 成立歷史建築保育基金

 

古諮會2015年建議成立歷史建築保育基金,發展局接納報告,但未見成立基金,惹環保人士批評無心保育。

梁振英參選時承諾的建立重大事故危機應變機制處理跨區污染問題,至今未有落實。(資料圖片)

失敗:

年份

報告內容

2012

1. 推行低碳經濟減低香港整體耗電量

 

政府建築用電量目標在2020年前減少5%,但香港整體耗電量不跌反升,2014年用電量較2012年上升約2%。

2013

2. 於啓德郵輪碼頭安裝岸電設施

 

安裝岸電設施供郵輪泊岸時轉用電力。但環境局於2015年5月擱置計劃,稱全球只有少數國際郵輪使用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