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專欄】成為成功企管人必先變身狂人?落伍了
同一本書,相隔20年看,感覺竟然可以這麼不同。這些年書架上的書,經過一次又一次清洗,前英特爾CEO葛洛夫(Andy Grove)寫的《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活至今日。內容已不太記得,但書名太過震撼,曾幾何時,我視之為一種警惕。最近葛洛夫去世,重看這本書,感覺截然不同。書沒變,我變了。
英特爾前CEO的「偏執論」
這本書標題的paranoid,可譯作「偏執狂」,意思頗負面,指有些人過度懷疑其他人的舉止,終日誠惶誠恐。這意思當然不是葛洛夫的原意,這本書談的是英特爾的真實經驗,企業不時遇到「轉角位」,有些企業視而不見,輕則把握不到機會,重則帶來沒頂之禍。英特爾當年生產記憶體,面對日本企業低價挑戰,葛洛夫毅然選擇撤退,把公司重心轉放在生產中央處理器。當年有人認為葛洛夫的決定魯莽,應跟日本企業拼死一戰,假如英特爾選擇留低,將陷入一場20年的泥漿混戰。
葛洛夫認定那是英特爾的「轉角位」,需要集中集團的資源,果斷下決定,並跟員工和其他持份者溝通,得到認同,全速前進。葛洛夫當日的決定,為英特爾開創20年的盛世。葛洛夫不是狂人,他是理性企管人,看到企業容易墮入滿足於現狀,有錢賺,有增長,前面看不到障礙,但原來已經危機四伏。葛洛夫的意思其實很正面,企管人平日須如履薄冰,緊視環境轉變,才有能力把災難扭轉為正面,為企業走出新方向,關鍵是無時無刻向滿足說不。企管人的職責就是能夠準確把握這些轉角位,沒有藉口,責無旁貸。
狂人才可管理企業?
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誤解了葛洛夫的意思,包括我在內,執著paranoid這個字,以為企管人一定要如狂人般自處,無時無刻活在緊張狀態。各位環顧公司四周,有不少狂人,很可能是閣下的上司,也有可能是自己。狂人不一定暴力或粗魯,斯文人也可以是狂人。
企業特別多狂人出現,因為企管人的成功因素跟狂人的性格特徵有很多相似地方。又以paranoid這個字為例,偏執狂和居安思危,分別可以很小,狂人善於辭令,偏執被說成擇善固執,出師有名,最後受苦的是身邊同事。企業狂人不覺得自己有問題,認為堅持到底是每個人應該必備的質素,對自己行為有意見的人,屬水平不夠。
狂人外表不狂,相反,他們魅力沒法擋,發出的charisma,一公里外也感受到。狂人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其他人一是助他們達到目標,一是速速讓路,不要阻住真命天子前進。狂人做事細心,想關心別人的時候可以關心到很盡,隨時成為密友。狂人最強的武器,是manipulate別人的能力,他們知所進退,用的力度剛剛好,別人被操縱也懵然不知。狂人不覺得manipulate別人有問題,認為只要在他們理解的法律範圍之內,任何機會不應放過。說到這裏,各位想想,狂人跟企管人的分別大嗎?
狂人最大的缺憾,也是最終被拖垮的原因,是他們欠缺內疚之心,錯誤是屬於別人的。別人水平不夠高,永遠製造麻煩,當責任卸無可卸,狂人便歸咎天意作祟,然後若無其事轉話題。企業狂人的仕途有限制,甚至中途出事,因為最終被別人拆穿。其他人覺得不對路,看穿manipulation不是為大局着想,而是為了自己利益。
張弛有度才是王道
狂人是平常人,有些人不知不覺陷入狂人狀態,因為他們認為去到盡是責任所在,例如戰戰兢兢是企管人的責任。人生很多事情像一條橡筋,拉到「行」的時候,隨時會斷,除了傷及自己,也有可能傷及他人。這些年企管生涯見過不少狂人,並且肯定某段時期的自己也是狂人一個,以觀察者和過來人身分看到狂人的收場不可能快樂。
20年後再次閱讀葛洛夫這本著作,paranoid這個字非但不能吸引我的興趣,甚至產生反感。緊張不一定是好事,系統之內存在鬆弛空間,原來是神來之筆。去到盡很多時適得其反,因為系統過度繃緊,稍有差池,便引起災難。有個企管人朋友告訴我,他久不久在上班時間出去行街,甚至午飯時間睇場戲,返公司之後再找到活力。
或者,企業界20年來變了很多,企管人今日懂得注重平衡,狂人愈來愈沒立足之地。閣下的上司繼續狂,不用過分擔心,狂人始終自找滅亡。遇上特別長命的狂人?唔……你唔好彩,忍吓。
【編按:本文原載《01周報》,原題:「企業狂人」,本博文題目由博評編輯所擬。】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