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專家袁國勇】批醫生不用英語論症 斥父母代子求職:荒謬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沙士英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多年來埋首研究及教學,每每有傳染病相關事宜,袁教授總會現身記者會講解。有別於其他記者會,袁國勇一直堅持先用英語後用粵語,「港大係以英文教學,有咩理由用廣東話開始,無可能!」堅持背後更有一份擔憂,「我真係好擔心,好多醫生𠵱家巡房係用廣東話(醫生間的對話),你知唔知,呢樣嘢真係30年前從來都無發生!」他直指內地大學已紛紛轉用英語,但自稱「國際都市」的香港卻用廣東話論症。
醫生轉投私家醫院情況嚴重,袁國勇直指年輕人的價值觀從小學習,至入讀醫學院已難以改變其價值觀。袁回憶小時總是自己作決定,自己照顧自己,但竟然曾經有父母代兒子向他查詢工作機會,他不客氣叫這對直升機父母「你叫你個囝嚟啦!」

傳染病專家袁國勇向後輩分享,多年來的抗疫點滴。(林若勤攝)

「父母要搵食,邊得閒理你!」袁國勇回憶,年幼時自己事情由自己處理,由洗衣服到上學揹書包都是自己負責,但至現今世代,卻有家長連子女求職都代勞,「試過有父母走嚟幫個仔同我傾搵工,佢想做呢份工。我話『搞錯呀,你叫你個仔嚟啦』,簡直荒謬!」他強調年輕人的將來應由自己計劃,有困難可問同輩,認識朋友,「我一生人最好嘅朋友,全部都係學生時代建立。」他又透露現時仍有和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看星。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本港醫生間論症應主要以英文為主。(林若勤攝)

堅持英文有因:大部分醫學期刊都用英文

談及後輩,袁國勇直言有一擔憂,因為醫學文獻及書都是以英文為主,所以過往醫生巡房時,除對病人外,均以英文為主,「我啱啱畢業時英文同現在當然無得比,係因為長年累月講親病人都係英文。」袁國勇表示,即使復旦大學及清華大學亦改用英語,反而香港醫生用廣東話,他大感困惑地說:「發生咩事,你話自己係國際城市,現在好多會議,醫生開會用廣東話。我開會,我即刻鬧佢!好多醫生都唔想,講講吓講返廣東話,咁樣唔好!」

袁國勇強調大部分醫學期刊都是英文,認為香港不應反其道而行,醫學依舊應以英文為主,他又笑指:「我唔係叫你唔好學普通話,我都學緊普通話,都講得兩咀,不過差啲咁解,好過崔世安。」

發生咩事,你話自己係國際城市,現在好多會議,醫生開會用廣東話。我開會,我即刻鬧佢!好多醫生都唔想,講講吓講返廣東話,咁樣唔好!
袁國勇
公立醫院醫護人員人手明顯不足,流感高峰期間更見緊絀。(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公立醫院過逼 撐填海造地建醫院​

香港醫護人手不足,公立醫院過逼,袁國勇直指,病人伸手可以摸到旁邊,難以控制感染情況,「你話林鄭月娥特首填海唔啱,咁你搵地出嚟先得架,我唔識要填幾多,係邊度填,我唔識,但填海係需要。」袁國勇直指,香港需要更多土地興建醫院,增加病床間的空間。他強調自己絕無政治立場,只是講「What is best for everybody(對所有人最好的事物)」。

人手不足,其中一個原因是稍有經驗的醫生會轉到私家醫院工作,袁國勇多次嘆氣指:「我真係好想啲後輩考慮,你做醫生都係想幫貧困、有需要嘅人,你哋個個出晒去搵銀,咁佢哋點?」袁又指,很多人說他們不教學生醫德,他坦言小朋友的價值觀由父母、朋友、老師建立,到學生已經18、9歲入醫學院再教他醫德,教他不要貪錢已經沒有用。

我真係好想啲後輩考慮,你做醫生都係想幫貧困、有需要嘅人,你哋個個出晒去搵銀,咁佢哋點?
袁國勇
袁國勇指香港應該學習美國,規定醫生每隔數年便需接受相關專科考試。(林若勤攝)

早前,一名逾80歲的醫生為病人注射肉毒桿菌後患者死亡,令社會擔心醫生年齡。袁國勇指,香港應該學習美國最好的國際慣例,每隔數年醫生便需接受相關專科考試,不合格便不可續牌,這便可解決所有問題,更不會有年齡歧視,「講完佢哋拎磚掟我都似!」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劉澤星邀請袁國勇向後輩分享心路歷程。(林若勤攝)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踏入25周年,醫專每年邀請一位具成就、眾人愛戴的人以自身故事、醫學成就及人生經驗,鼓勵後輩。主席劉澤星今年邀請袁國勇分享點滴,鼓勵年青醫生及港人。他又指希望紀念創立專科學院的醫學巨人、於去年因肺炎離世達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