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城寨英雄】起步差 冇卡士 無綫劇逆轉勝?
開台將近半世紀的無綫電視,劇組黔驢技窮全銀河系都知:爭產和權鬥,誤會與復仇,或翻炒或抄考,「離地」、「派膠」停不了,未睇已搖頭,網民狂送「腐皮」,諷刺觀眾多看會「弱智」,熄機才是有品味;兩年前遭時任無綫總經理李寶安抵制的「堆填區大報」,則不時刊登相關負面報道,在「道場」外推波助瀾,令每齣新劇皆中箭。
劇集開初評價差 劣勢扭轉反彈快
正如《城寨英雄》(簡稱《城寨》)起初,曾捲入抄襲作家余兒小說兼港漫《九龍城寨》的是非、刁蘭(胡定欣飾)造型跟黑寡婦(Black Widow)沒分別、拳佬(陳展鵬飾)和牙佬(袁偉豪飾)摏心口救醒刁蘭的劇情又遭取笑荒謬無極限......然而很快劣勢扭轉,鑫鑫(林穎彤飾)、爛賭發(魏惠文飾)和夏滿哥(李嘉飾)等一眾配角獲追捧,之後花曼(王君馨飾)上位,去到本周結局篇「血洗電視機」更是Talk of the town,平均收視衝破30點,肯肯定成為2016年最高收視劇集三甲,而集集見血的賣點,亦讓它成為千禧年後最血腥的港產電視劇。
無論故事發展、感情戲和打鬥戲,觀眾都一面倒讚好,尤其是年輕一輩的正評出乎意料,《城寨》180度逆轉勝,究竟劇組做對了什麼?
我認我是《城寨》劇迷,但未寫文,先利申:網絡世界劇集選擇何其多,單是mytv SUPER日劇台既播《給力!漫畫社》(原名《重版出來!》),又重播八十年代經典晨間劇《阿信的故事》,識得揀,當然唔會浪費光陰收看TVB製作;何況八月初遇着里約奧運,盲撐港隊是常識,根本沒有在意《城寨》劇情發展,只是偶爾返去老竇阿媽屋企食飯,沒事忙唔覺意扭開翡翠台睇過下,結局篇之前,完全稱不上有追劇,所以我的所謂分析,僅以第23集至第26集(8月23日至26日)的劇情為依歸,絕對片面,並不客觀,不喜勿插。
劇情夠貼地 觀眾易投入
我想,一套劇集能夠變成200萬觀眾的熱話,很大程度在於故事鋪排和劇本對白扣連現實生活,喚起觀眾共鳴,《大時代》和《天與地》如是,單純講現代都市男女關係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亦然。全劇28集的《城寨》,時空鎖定在1945年至1959年的九龍城寨,其實暗藏政治隱喻!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日軍投降,時任英國太平洋艦隊的特遣艦隊指揮官夏愨爵士獲委任為軍政府總督,代表英國收回香港,這一記可以視為「回歸」,然而1946年深圳河以北爆發國共內戰,及至1949年中共立國,大批難民從華南地區湧入香港,並聚居於九龍城寨,由於此地素來是「三不管地帶」,港英政府闊佬懶理,黃賭毒問題猖厥,南來的人為生存為賺錢,很自然覷覦這塊肥肉,沾手不法勾當,分黨分派,霸佔地盤爭奪利益的情況無日無之。
【真.城寨英雄(二)】九龍城寨特產「握手樓」 跨一步即可逃生
基於這個歷史背景,劇中拳佬和牙佬才會不和,因為他們和其他福利會街坊,一直以拳頭對抗全心想入城寨搞黃賭毒生意的幫派,卻遭「終極Boss」砵仔糕佬楊竹鑾(歐瑞偉飾)煽風點火,牙佬反過來支持設立黃賭毒街,結果變成拳佬派和牙佬派兩大陣營。牙佬變節關鍵,是他與花曼成婚前夕,楊竹鑾聯同甲辰(張穎康飾)血洗段家,令牙佬大受打擊,之後才有第24集福利會街坊集體舉手表決支持引入黃賭毒生意的情節。
《城寨》中的政治隱喻
不妨大膽假設劇中的比喻,九龍城寨就是回歸之後的香港,「城寨福利會」代表港英殖民時代開始建立、自由和法治的核心價值,將拳佬和牙佬想像是為黃絲化身,一般街坊就是普羅大眾,汕頭幫和福建幫等「城寨外部勢力」可以理解為藍絲,殺手組織「六十甲子」的領軍人物楊竹鑾,表面經常笑騎騎,既是梁振英,也可以是中共,黃賭毒就是官商黑鄉勾結、以言入罪、剝削梁天琦選舉權、老人院和IT界種票等等讓香港完全墮落的象徵。
有些人,如牙佬般,決心反抗到底,最終慘遭滅門,就在福利會表決後,他在房中與花曼這樣說:
「細個跟阿爸學功夫,阿爸乜都未教,就教我一個義字,由細到大,我諗緊乜嘢係義,我義字當頭,累到小智畀人打傻咗,之後我唔再咁見義勇為,直至遇到拳佬,打同鄉會、搞福利會,伸張正義,點知…最後要犧牲埋自己嘅屋企人,到底義字係咩意思?究竟點先至唔會再死人,對抗,就會令自己家破人亡;逃避,我就抬唔起頭做人,呢個世界唔係咁㗎,應該係有第三條路可以行㗎嘛!」
就係睇完呢幕,突然間腦海中「叮」了一聲,因為實在沒想過這套劇原來可以找到政治隱喻,而且是那麼坦白,隨即想想銅鑼灣書店事件的李波和林榮基,再看看梁振英和吳克儉近日針對港獨的言論,還有自由黨周永勤退選的新聞,怎可能不讓自己或者廣大觀眾對號入座,各自搵個靚位坐呢?!
大卡士欠奉 勝在夠認真
老土講句,一套劇集之所以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難成經典;說天時,記得《琅琊榜》一周平均收視低見17點的悲劇嗎,更曾試過周六低見平均14.4點的災難記錄,反觀同為九點半線,《城寨》的一周平均收視為28點(第3周),第22集的平均收視為31點,足足是《琅》收視數字的一倍,這實在要多謝夾在兩劇中間的《一屋老友記》,沒有《一》的高收視,《城寨》是不是可以有此氣勢?難講。論地利:香港地,已經很久沒有這種真係打到飛起的功夫劇集(至少個人認為《潮拜武當》不是同一回事),既令觀眾有新鮮感,亦因《城寨》打戲多,並非針對師奶群眾,反而吸引年輕觀眾回流。但上述兩點都是劇組無法控制的外圍因素,真正令劇集成功的,始終是人和。
首先要歸功於監製文偉鴻、編審葉天成和黎倩儀帶領的編劇團隊,以及武術指導郭追,環顧整套劇集,除了沒甚對白的茄喱啡外,幾乎所有角色都是性格鮮明,拳佬和貓仔衝動、牙佬與花曼沉穩、刁蘭活在陰影下、柯德莉(劉佩玥飾)既巴渣又聰明、楊竹鑾的奸狡、阿咩(元秋飾)的俠義爽朗……再配合戲服,譬如馮春美(吳家樂飾)的長衫、牙佬的眼鏡和吊帶、花曼的鬈髮和旗袍……觀眾很容易記住邊個打邊個,就算28集,有上百位演員,一樣不會混亂。
正因為打好這個基礎,《城寨》其實是群戲,沒有誰人是真正主角,你敢說,刁蘭比花曼重要?如果沒有三姨婆那封家書,你會因為花曼死了、拳佬盲了而眼濕濕嗎?更厲害之處,是雖然劇中人多,但每一位演員都有戲演,劇組讓他們有得發揮,那怕只有四、五集,還是整套劇,試想想,如果袁偉豪或者王君馨獲安排在《愛.回家之八時入席》演出,會是個怎樣的情況。蕭若元曾在《蘋果日報》的「元憶錄」撰文如是說:
「現在TVB的長劇,依我看,它一直犯了一個重大錯誤,為了讓觀眾長期追看,於是設立一個封閉世界,譬如創造15個人物,這個世界就圍繞這15個人自轉,你出街就遇見這15個人,談戀愛也是這15個人,大家互『界』 、互憎,不會有新人加入,沒有新刺激,世界非常古怪,來來去去都是這班人,橋段又重複,悶死觀眾。」
這一點,在《城寨》沒出現,就算去到中段,依然有新角色出現,譬如甲辰、地支先生(何俊軒飾),呼應九龍城寨是個開放空間的真實情況;亦有主角會死,包括花曼,以及刁蘭或者會在大結局犧牲,記憶中,除了1980年的《京華春夢》(劉松仁飾演的金振西)和1993年的《大時代》(藍潔瑛飾演的羅慧玲)外,幾近沒有無綫劇的主角會身亡。
武打演出用心認真 佈景服飾精緻仔細
此外袁偉豪、陳展鵬、王君馨等為了演好角色,不用替身,事前花了兩個月學習八極拳,胡定欣亦有去做Hardcore Training和TRX,這一着,意味他們不可以Hea演,否則沒有苦練的必要,配合真正識功夫的元秋、伍允龍,以及郭追的臨場指導,台前幕後凝聚出一種十分認真的氣氛,認真演,認真打,認真講,認真喊,這點無非帶出一個重要道理:香港觀眾向來信奉大卡士(周潤發、梁朝偉、張家輝、汪明荃、劉松仁、黎耀祥、毛舜筠、黃子華、黃秋生……又係呢啲囉),卡士弱的劇集,等於不好看,但今天的無綫電視人才流失得如此要緊,《城寨》的演員班底沒有一位是真正的大卡士,但就算如此,原來只有大家萬眾一心鬥認真,用心演出,這股力量比有一兩位大卡士壓場來得更強大。
另一個要讚賞的,是《城寨》劇組重視細節,除了經常慢鏡呈現打鬥場面外,城寨的場面也要留意,九龍城寨已經不存在,以無綫當今的資源,肯花錢用電腦重畫城寨五十年代的鳥瞰鏡頭、飛機飛越九龍城的場面,已經很有誠意,至於城寨福利會、蘭花電髮店、鳳晶晶士多,以及民居、公園、街景等,就得靠搭建廠景和利用民初街營造出來,觀眾都明知這是佈景,並不真實,但網上很少人拿來恥笑,因為細節位做得認真。
觀眾不是低能 有好劇一定知
如鳳晶晶士多用來擺放糖食餅餌的玻璃樽、包裝食物的雞皮紙、放在層架上的吹波膠都是那個年代的產物和陳設;刁蘭從三姨婆手上接過朝猛山一家的黑白照片,照片的邊緣有花邊,正是我以前看過嫲嫲後生時拍的照片裝飾風格,已經令我嘩一聲,令我嘩兩聲的,是第26集(8月26日)貓仔慘死後,阿咩和柯德莉等人一同在士多門外祭祀,她倆對話的時候,竟然聽到背後有清晰的滴 ─ 水 ─ 聲,是舊區後巷經常聽見的聲音,因為城寨規劃欠佳,建築出現滲水不足為奇,這些設定,如果沒有做足功課查證,不會出現。
衰啲講句,無綫製作「荼毒」港人半世紀,對劇集的要求其實好低好低,即是好易服侍,完全不會期待他們會拍出如Netflix的《Stranger Things》或者HBO的《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或者BBC《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那樣高質的劇集,不過香港觀眾絕不是低能,至少無法忍受敷衍對待,所以但凡有較好的劇集,就要讓觀眾知道、討論,再反映給無綫知道何謂好何謂劣,這是漣漪效應;香港人,不需要那些《再創世紀》的合拍劇,而是真正能夠呼應時代的港劇,如果TVB高層不明白,只有死路一條,雖然早已不予厚望,還是要大聲講句:畀心機啲啦唔該!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