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大招風】《十年》後的另一香港電影新希望
如果你因着目前的政治環境,欣賞《十年》的真誠勇氣,你應該要看《樹大招風》怎樣延續本土性的討論,以更嚴謹的故事結構去表現一樣的香港情懷,亦是一樣的真摰坦誠。但如果你覺得《十年》還是稚嫩粗糙,欠缺深度或欠缺美學考量,你就更需要看一看《樹大招風》,見識年輕創意與專業經驗所迸發的火花。
承載《十年》的「風」
今屆金像獎結果塵埃落定,出爐最佳電影是我看金像獎以來,最多人談論與關注的一部。當晚整個社交網站的版面都是《十年》,支持香港電影這麼多年,都沒有見過這樣熱鬧。之後輿論有正有反,突然一夜間,個個都變資深影評人指點江山。其實「最佳電影」也不代表是完美的作品,當然有不足之處,以戲論戲自是看電影之道,只是針對瑕疵去放大,也不代表可以否定其價值。以《十年》作為2015年的香港電影代表,我認為實至名歸、當之無愧。《十年》應當被視作本地年輕創作抬頭的起步點,為日後撒下重要的一顆種子,而2016年第一炮有延續《十年》之勢的,絕對是《樹大招風》。
《十年》與《樹大招風》的創作背景其實很相近,都是各自拍攝的片段組成,都強調導演是年輕新力量,他們多出身自杜琪峰所發起的鮮浪潮計劃。事實上,《樹大招風》其中一位導演,正就是《十年》其中一段短片的導演。只是《十年》為獨立創作,《樹大招風》就有兩大電影公司品牌參與,杜琪峰的銀河映像製作,林建岳的寰亞電影出品,有趣之處就在這裡:第一個公開批評《十年》得最佳電影的老闆,所選作發行宣傳的新片導演班底,就有《十年》創作人的參與。林建岳說《樹大招風》比《十年》更專業,這想當然,《樹大招風》有了具經驗與能力的幕後團隊,亦自有比《十年》更好的拍攝技術。
三大賊王的平行敍述,流暢而格調統一,場景之間的過渡,如不是事先知曉,或會以為操刀的是同一人,銀河御用剪接師 David Richardson 自功不可沒,讓散碎成為完整。
《樹大招風》有了「牌子」,就不像自資自主般自由直白,但《樹大招風》也不是背靠內地市場的產物,講的依然是香港人香港情。《十年》在預示十年後的香港,《樹大招風》則回望約二十年前的香港——回歸的前夕。銀河映像就是從這主題出發而來,看《暗花》、《非常突然》等都是有關九七前後的焦慮,如今在《樹大招風》重現,實是久違了的感覺——是銀河初期的活力,也是一種懷舊的氛圍。九七之前的香港,不禁讓人懷念其輝煌,也讓人扼腕其脆弱,繁華轉眼消失不見。
在電影中看到香港的風雨飄搖
《樹大招風》不論其命名,到宣傳口號的「江湖吹風」、劇情簡介的「江湖吹風」、選曲的「讓一切隨風」,與片中的重頭戲在「風滿樓」,都離不開一個「風」字。
「風」有傳聞之意,可讓主角重拾意志與盼望,也可摧毀其夢想藍圖,就只一瞬之間,風一轉向,誰也阻不了,本來順風的頓成逆境。黃霑寫下的歌詞,穿梭於「風」、「夢」、「空」的韻腳之間,不知「你似北風,吹走我夢」中的北風在當下是否另有所指?女聲重譯下的《讓一切隨風》更突顯人物「凍」與「痛」的心理狀態,置在今日風雨飄搖的香港社會之下,倍添一份傷愁。
全片彌漫著「銀河映像」式的宿命感,無奈又唏噓,比近期杜琪峰所執導的電影更「杜琪峰」。在《樹大招風》中找到杜琪峰的影子,可見其監製的強勢主導,但內容卻也比從前的杜氏作品來得尖銳大膽。或許警察形象在香港已難正面,繼《毒戰》後,主角再一次跟隨著賊的一方,看葉國歡(任賢齊飾)怎樣虎落平陽被犬欺,犯案如何轟烈都及不上內地一層又一層的貪婪欺詐,最後掀起槍戰高潮的,也是有關他的身分認同,從他身上看到中港不同的運作制度,如何讓人難以適應。又看卓子強在香港怎樣吹噓風光,卻又諷刺地在大陸受到制肘。到底要勇悍反撃以保尊嚴,還是乃念情義留有餘地,怎料原來都不能反抗命運的播弄,只好見證回歸的不可逆轉,同時通往主角們的絕路。
《十年》加場再加場,現在依然一票難求,那今個星期《樹大招風》 應是最好進戲院的選擇。看其昨日不再的光景,卻與現狀相通的巧妙聯想;也看其專業又不失其年輕求變的氣息。
如果你因着目前的政治環境,欣賞《十年》的真誠勇氣,你應該要看《樹大招風》怎樣延續本土性的討論,以更嚴謹的故事結構去表現一樣的香港情懷,亦是一樣的真摰坦誠。但如果你覺得《十年》還是稚嫩粗糙,欠缺深度或欠缺美學考量,你就更需要看一看《樹大招風》,見識年輕創意與專業經驗所迸發的火花。
【編按:劇照取自電影Facebook專頁】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