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接班人遲遲未見 「十年任期共識」將被打破?

撰文:劉銳紹
出版:更新:
外界猜測習近平會不會正在秘密進行新的部署──刻意在「十九大」中不讓有分量的新人上位,也不培養自己屬意的接班人,從而令中央領導出現斷層,那麼他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就可以借機創造機會,續任總書記,打破「十年任期」的共識…但事實上,中共從來沒有明文規定總書記的任期只是十年,十年之後一定要交班。
劉銳紹
習近平上台至今,尚未有怎樣培養接班人的論述,更沒有相關行動。(美聯社)

北戴河會議消息漸露。外傳今年的北戴河會議的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明年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一般估計在明年十月左右舉行)的人事佈局問題。

「十九大」人事佈局未見跡象 外界猜測習近平進行續任部署

按過去的規律,由換屆的黨大會之前一年的年初或年中開始,各地和各部委的領導人將會進行一些調整和更換,其中最高層(政治局及常委會)的人事安排也會露出端倪,從而讓外界窺探中共高層未來的接班趨勢。可是,到目前為止,「十九大」的人事佈局仍然沒有什麼跡象,不單沒有焦點人物,連未來的用人趨勢也沒有任何訊號,連一點傾向也沒有。

所以,外界猜測習近平會不會正在秘密進行新的部署──刻意在「十九大」中不讓有分量的新人上位,也不培養自己屬意的接班人,從而令中央領導出現斷層,那麼他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就可以借機創造機會,續任總書記,打破「十年任期」的共識。如果真的這樣,那麼習近平就有復辟之嫌,對中共的政局將會產生一定的衝擊。

明年即將舉行的十九大被視為習近平時代真正的開端。(新華社)

不過,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弄清楚一些事實和概念。

一、江澤民的「總書記十年任期」

外界經常說,中共近年來已建立「總書記十年任期(即兩屆)」的慣例,並已經形成制度,至少是中共高層的共識。但事實上,中共從來沒有明文規定總書記的任期只是十年,十年之後一定要交班。

即使有份制定這個政策(但實際上不是固定的政策)的江澤民,自己也沒有遵守這個遊戲規則。他從1989年「六四」之後上台,一直擔任中共總書記至2002年,即十三年。雖然他可以解釋,由1989年至1992年這三年不算是一屆,由1992年至2002才算是真正的十年,但是,他在2002年之後還霸佔着國家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兩年,至2004年才表面上全退。

江澤民在2002年之後還霸佔着國家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兩年,至2004年才表面上全退。圖為2004年9月胡錦濤正式接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一職,與江澤民及中央軍委高層合照。(Sovfoto/UIG via Getty Images)

就是因為他保留了這個位置,而且沒有真正放權給接班的胡錦濤,所以2002年在換屆的黨大會上的人事佈局,都是江澤民的意旨──在九名政治局常委中,有七人是江澤民提上來的,令胡錦濤動彈不得。所以,江澤民時代的所謂「總書記十年任期」根本沒有出現過。

二、胡錦濤十年全退

胡錦濤當總書記後,果然只做了十年(2002至2012),然後全退,交班給習近平。可是,即使如此,但算來算去,在中共歷位最高領導人中,只有一個胡錦濤做了十年就下台。這能算得上「已形成慣例」嗎?

事實上,當年胡錦濤全退有兩個背景:

一是他在任內根本無能力擺脫江澤民的控制,做了十年而沒有被踢下台已算萬幸了,更遑論要超過十年;
二是他幹了十年之後全退,才可以在民眾心中和歷史上勝過江澤民,還可以為他自己保留一點「以退為進」的實力。

所以,「十年任期」根本未形成制度;如果說是共識,那頂多是一種脆弱的共識。

三、七上八落退休限制

當年江澤民嘗試搞「總書記十年任期」制度時,也搞了退休年齡的限制(政治局常委以70歲為界),後來還出現了「七上八落」的副產品。

所謂「七上八落」,即換屆時67歲仍可以上位,68歲就不行了。其實,這只是虛晃一招,江澤民的目的只是趕走當時已是「超齡」的其他領導人(例如當年李瑞環換屆時剛好68歲,所以不能留下),而江澤民後來超齡卻繼續留下來。這種常規之中出現例外的情況,往往因為最高領導人的喜好,以及領導層之間的妥協而變化。例如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都沒有被「七上八落」卡住,繼續步步高陞。

十五大上當選的政治局常委,左起分別為李嵐清、胡錦濤、朱鎔基、江澤民、李鵬、李瑞環和尉健行。(Getty Images)

從上述種種情況可見,所謂「總書記十年任期」、「退休年齡限制」、「七上八落」等均未形成實質有效的制度,其基礎是何等薄弱?假如出現強勢而毫無制約的領導人,這些所謂「制度」只會變成一張廢紙。

制度從未實質有效 延遲退休說法漸顯

那麼,習近平會不會公然捅穿這張已經薄如蟬翼的紙呢?不知道,還要觀察未來幾年的動向。不過,有一些跡象是值得關注的。

一、中共高層雖然沒有明示或暗示將要打破「總書記十年任期」的「共識」,但兩年前,中央黨校的智囊和一些御用人物已進行研究,並發表言論:

假如領導幹部的健康狀況沒有問題,而且在長期考驗中證實是能力過關的,就應該讓他們發揮餘熱。為什麼要他們在身壯力健的時候就要下台?這樣做豈不是浪費了他們積累多年的工作經驗嗎?

這些言論表面上不是為高層領導說話,而是泛指其他崗位上的領導,包括基層領導,但假如這種論述在基層幹部可以成立的話,那麼日後同樣可以應用於高層領導身上。這正是舉一反三的技巧嘛。

二、不單是官場出現這種延遲退休的論調,一般人也可能會延遲退休。

近年,中國官方通過人事管理部門、勞工部門、社會保障部門放出消息:由於中國人健康狀況大有改善,平均壽命增加,所以應該延遲目前的退休年齡,初步的構想是在若干年後(有意見認為2022年或2026年),無論男女的退休年齡均可逐年延長,最後延至65歲(目前女性退休年齡是60歲);男的身體狀況如許可的話,可以工作至68歲。

據了解,出現這種延遲退休的想法,主要因為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到期退休的人士將在近年內大幅增加,並將領回他們的社會保障供款,以及領取老人福利。這將成為國家財政的一大負擔,所以設法延遲退休年齡,對國家財政也有幫助。

試想,假如一般老百姓也可以延遲退休,長年累月接受御醫大夫照顧健康、吃慣山珍海錯的高層領導人豈不是更有道理延遲退休嗎?

江澤民此前的「現身」,均為只見其名不見其身的「露面」,上次現身已經是去年9月的閱兵儀式。(路透社)

三、過去不同年代的領導人,都有培養接班人的論述或方法。例如,毛澤東年代,曾提出「以老帶新」、「老中青三結合」的說法;鄧小平主政初期,曾出現「第三梯隊」的機制;江澤民年代,還在不同級別的領導班子中,指定安排一個位置給年輕的接班人,作為培養的機會;胡錦濤年代,更把不同級別的共青團作為培養接班人的基地,有所謂「團派」之說。

黨中央正式落實對中國共青團的改革。(VCG)

不過,習近平上台至今,尚未有怎樣培養接班人的論述,更沒有相關行動;相反,曾盛傳可能在「十九大」上位的團派成員(例如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卻在近年低沉下來。更有甚者,團派的資源恰好在這個時候受到削弱,例如團中央的經費大減(據聞減了一半),而且團中央辦學不能再收本科生,只能收研究生;較早時候,團中央更被批「四化」,包括官僚化、娛樂化等。

凡此種種,均令人感到團派風光不再,而習近平又沒有抬出自己屬意的人。長此下去,「十九大」沒有「明日之星」冒出來,那麼到了「二十大」的時候,真的可能出現「中央領導層青黃不接」的斷層,屆時習近平「只好勉為其難,繼續留任總書記吧」。究竟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天曉得?屆時自有分曉,但至少這個可能性不能抹殺。

歸根結底,中國的權力機制毫無監督,制度有如看不見的風,誰能捉摸?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