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海外必須選讀IB?升學專家拆解IB學生需符合兩大因素

撰文:許珞珩 張瑋婷
出版:更新:

2022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考試上月底結束,結果雖尚未出爐,但回顧過去,本港學校屢屢出產IB尖子,單是去年已誕生130名考獲45分滿分的「IB狀元」,佔全球約11%,有望考生今年繼續創出佳績。據英國教育機構Education Advisers去年公布的「2021全球IB成績TOP 100學校」中,本港的學校就已佔當中19間,其中4間更位列頭十,不過IB課程與傳統DSE的教育框架不盡相同,家長該如何為子女作出選擇?

四階段課程涵蓋3至19歲學生

由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設立的國際文憑課程(IB)近年愈來愈受注意,不少家長都希望為子女在傳統DSE學制外,找出一條更具創意以及受國際認可的升學路,以便日後到外地留學。

IB目前提供4個部分的教育課程,包括招收3至12歲學生的國際文憑初級教育課程(IBPYP)、招收11至16歲學生的國際文憑中等教育課程(IBMYP)、招收16至19歲學生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以及同樣招收16至19歲學生的國際文憑職業課程(IBCC)。

本港部分提供IB課程的學校:

IB課程較著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容易被家長認為較適合「坐唔定」、「不喜歡寫字」的小朋友,不過IBO曾列出10個IB學習者的特徵,當中包括極探究、知識淵博、勤於思考、善於交流、堅持原則、胸襟開闊、懂得關愛、勇於嘗試、全面發展、及時反思,這些特質則未必個個學生適合。

Ken Sir:家長宜考慮兩大因素

兒童發展及升學專家Ken Sir指出,家長可先由子女的學習模式入手,考慮他們的性格及特質是否適合IB這種較為主動及互動的教學模式。他認為,相對於「視覺型」及「觸覺型」學習的孩子,似乎「聽覺學習型」孩子較切合IB要求的10個特徵。這類孩子通常對「聲音」較為敏感,擅長透過聆聽或與他人互動來記憶與學習,例如與他人討論學習內容、溝通彼此的想法等。

另外,Ken Sir認為家庭教育也是應否採立IB課程的必要考量因素,由於課程講求尊重孩子表達、培養孩子創造力及合作精神等,對於從小在以父母作為權威及家庭教育核心的傳統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來說,實在難以配合學校的要求。

(photoAC圖片)

選讀IB非移民海外必須

近年香港移民數字不斷攀升,不少家長都會考慮到IB課程能否跟世界對接,但Ken Sir指出,不少人都對IB抱有誤解,錯以為IB是課程的內容,但其實IB是課程的理念,是將種種培養目標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批判性思維、探究精神、交流與溝通等個人能力和素養其實都代表著IB。

他續指,IB的理念雖然與各地教育體系皆可接軌,也廣受各國大學認可,但並不代表移民外地就必須以IB作銜接,因為不同國家本身就有各自的課程,就如香港以DSE作為升讀本港大學的準則,因此家長更應因應孩子的能力和特質,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及升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