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濫用公權力破壞選舉公正性 推倒法治社會穩定不再

撰文:鍾劍華
出版:更新:
政府已經確認了要為選舉加入政治審查及篩選。這樣的結果,是對香港堅持了超過三分之一個世紀的公平選舉極之嚴重的破壞…政府似乎已經不再介意讓選舉的公正及公平性受到質疑。以膨脹行政權力來干擾選舉的做法,也已經被政府視為順理成章不過的事。
鍾劍華
選管會主席馮驊(中)(資料圖片)

港選舉制度歷史悠久 曾以公正公平見稱

香港的民主選舉制度或地區直接選舉議員的制度,已經有超過80年歷史。二次大戰之前,根據《1935年市政局條例》,當時的市政局已經開放了兩個民選議席由選舉產生。當然,大規模的地方選舉,是於1982年區議會制度成立後才開始的,但也已經有30多年歷史。立法會是香港憲政體制內最重要的民意機關,1991年當香港還是由殖民地政府管治之時,已經加入了直選議席。到了1995年,所有立法局議員都是由選舉產生。不厭其煩提出這些,是要說明香港社會有悠久的選舉及直接選舉傳統。

在香港政制的演變及發展過程中,香港人對政治體制的設計、議會內議席的產生方式及其所反映的民主成分,一直都有爭議。但數十年來,香港的選舉安排、選舉過程,以致最終的選舉結果是甚少受到質疑的。香港的選舉制度遠比很多地方的制度都優勝,涉及操控選舉、選舉舞弊,及選舉安排不公平而引起的爭議少之又少。無論香港不同的政治陣營間的鬥爭如何激烈,由英式文官制度主責選舉操作,香港的選舉法例相對完善,選舉的安排及程序也受到不同陣營的信任與尊重,選舉的結果也有很高的公信力。近年,雖然多了一些涉及種票的問題,但選舉的過程仍然是十分乾淨,也不致會令公眾懷疑政府是種票的幕後黑手。香港的法院、選舉事務管理委員會及相關的政府部門,都有採取措施去應對種票問題。因此,沒有多少人會質疑選舉造馬,也沒有人會懷疑負責選舉安排的政府會操控選舉。

即使已簽署確認書、承認不主張港獨,但梁天琦仍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資料圖片)

確認書法律理據薄弱 選管會中立性受挑戰

不過,近日的事態發展,卻令這些香港人感到光榮,也讓人信心滿滿的記錄,蒙上了從來不曾有過的陰影。隨着過去幾個星期,因為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提名的安排,以致最終有參選人的資格不被確認,香港選舉安排的公平性及公信力必然會受到強烈的質疑,最終更會令體制的認受性同受衝擊。

選管會在提名期開始之前兩天,突然宣布要加入一份確認書,要參選人確認了解及遵守基本法其中三條條文。由原本應該是在政治上絕對中立,只根據與選舉相關的法例來安排選舉的選管會提出這個新要求,已經令選管會的政治中立性突然受到挑戰。這一份確認書,如果要用作確認參選人的資格,明顯在法律上的理據十分薄弱。部分反對這份確認書安排的參選人及政黨,也很快便看通了這一點,因而拒絕簽署。

事態的發展也證明,選管會自己也知道,不能單以簽署確認書與否來決定參選人的資格。當有個別拒絕簽署的參選人資格得到確認之後,整個確認書安排的理據便完全破產。政府企圖在選舉進行之前,對參選人作「政治審查」或「政治篩選」的狐狸尾巴便即時表露無遺。

大量主觀判斷 選舉主任解釋欠說服力 

政府為何要這樣做,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及長遠後果,這些往後再詳細分析。但當梁天琦的參選資格被否定,可以說,政府已經確認了要為選舉加入政治審查及篩選。這樣的結果,是對香港堅持了超過三分之一個世紀的公平選舉極之嚴重的破壞。香港的政治體制已有很多被視為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但爭議的焦點主要都是在政制的設計而不在選舉的安排。也正因如此,香港絕少發生與選舉過程相關的嚴重暴力事件,也絕少有人或政團會否定選舉過程及結果。今天加入了政治審查及篩選,意味着選舉從一開始已經受到某種形式的操控,參與選舉的權利也不公平,由此產生的選舉結果也必然會受到質疑。

選舉主任發出長達12頁的文件,不但未能給公眾一個有說服力的解釋,未能為其決定提出一個法理上說得通的理由,更令人氣憤的,是文件裏充滿了大量主觀的判斷及隨意拼合的材料,明顯只是應其決定,選擇性地擷取某些事實或推想。這份文件恐怕說服不了多少人。

政府一方面堅持這種做法有法理基礎,另一方面又說不被確認的參選人可以申請司法覆核或選舉呈請。政府會如何對應這些可能隨之而來的法律挑戰,固然值得留意,社會各界已經作出了不同的揣測。但在這之前,選舉將會於這個受行政過程污染了的基礎上進行,除了選舉結果會受到持續的質疑,打擊新一屆立法會的政治認受性,選舉制度經多年發展才能確立的公正性及公平性,亦已遭受難以挽回的損害。

多名候選人於立法會選舉簡介會進行時衝上台,馮驊由工作人員護送離開。(陳焯輝攝)

政治審查選舉早已開始 公權力侵蝕公民權陸續有來

確立一個制度可能需得用上很長的時間,但破壞一個制度卻相對容易。今年年初進行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過程中,郵政署拒絕為梁天琦投遞其選舉通函,其實已經破壞了制度的公正性,開啟了政治審查的大門。如果選舉過程不能公平地讓所有參選人向選民提出其理念及政綱,已經是挫敗了選舉的公正性。由操作選舉的相關部門作主觀的判斷,哪一些參選人的主張不能送到選民手上,中間未經任何司法程序驗證,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危險的先例。

政府恃其行政權力來侵蝕選民的資訊權,已經或多或少扭曲選舉結果。上次政府側側膊過了關,到了今天,當港獨及本土議題變得愈來愈難避免的時候,政府可能是受到北京的壓力或指示,也可能出於主觀的意圖,也因為有過上一次的經驗,進一步擴大其干預,要直接透過政治審查剝奪某些參選人應有的政治權利,中間也是沒有經過法律過程的驗證。

這一種以公權力侵蝕公民權的傾向,似乎還會陸續有來。除了梁天琦及其他幾位不被確認的參選者之外,部分獲確認的參選人的郵遞通函似乎也會受到審查。政府食髓知味,結果便是在短短三個星期之內,香港的選舉制度可說倒退了三十多年。政府似乎已經不再介意讓選舉的公正及公平性受到質疑。以膨脹行政權力來干擾選舉的做法,也已經被政府視為順理成章不過的事。

政府主動破壞互信平衡 激烈抗爭勢成新潮

多年來,香港社會就政制發展爭議不斷,對立氣氛也不斷升溫。兩年前政改方案引起的爭議及最終觸礁,雨傘運動及一連串事件引起了更激烈的社會對立,在策略上「勇武抗爭」與「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爭論也愈來愈熾熱,但涉及政治爭議而出現的暴力事件少之有少,各方面基本上都仍是在法律及政策的框架下作出對抗與鬥爭。任何越界的做法都會引起社會強烈的反應,制約了過激的行為與舉措。政府雖然不斷備受批評,但大致上仍能堅持依法辦事。可以這樣說,現時的狀態是建基於各方都尊重及信守的平衡機制之上。

不過,政府必須了解,這一個機制其實是十分脆弱的,擁有權勢的一方特別要小心。因此,這次政府主動打破這一個脆弱的平衡,其造成的後果不容低估。梁天琦說所有方法都已用盡,只餘革命一途,這可能只是年輕人一時氣憤之言,但留意一下各種社交平台及網上討論區,支持這一種論調的,又似乎不只是極端的少數。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政府顯然不會承認錯估了形勢或低估了後果,仍是會繼續堅持在原有的道路上幹下去。問題是當原來那個脆弱的平衡點一旦被動搖,而且愈來越愈傾向有權勢的一方之時,另一方也只能逐步放棄在體制內一向奉行的規矩,而轉向體制之外,透過其他在制度上沒有確立的方法來表述其政治訴求。一旦如此,不但令社會原來的穩定性受到衝擊,激烈的社會對立會以什麼方式來對決也會更難預計。

過去30多年,香港經歷過回歸問題的爭議,主權的過渡、特區政府的成立。這是一個延續的過程,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從構想到落實的過程,中間難免經歷種種爭議和震盪。但30多年來,無論爭議如何激烈,政治對立如何嚴重,社會各界仍然能夠遵守一套彼此尊重的規則,從沒出現過嚴重或持續的暴力對抗。這一次立法會選舉造成的風波,政府濫用公權力侵蝕個人的政治權利,更嚴重的是推倒了這個脆弱的平衡,令過去30多年發展完善,被各界都確信公平合理的選舉程序受到破壞。除了會令這一屆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必然受到質疑之外,長遠而言,整個社會都可能需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