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選案|何桂藍稱若政府大規模DQ 便是打壓民主派與伊朗選舉無異

撰文:朱棨新
出版:更新:

民主派初選案今(26日)於西九龍法院(暫代高等法院)續審,何桂藍繼續作供講她在初選勝出後,在Facebook發帖文稱:「利用立法會選舉,觸發憲政危機」。她今在庭上解釋,若抗爭派的在選舉中獲大量選民支持,估計政府會大規模DQ(取消參選資格),這情況屬前所未見,無論對本地選民或國際媒體,都具相當震撼性,政府亦難再稱是針對個別參選人,而明顯打壓民主派,這等同宣稱香港選舉和伊朗的選舉沒有分別。

初選61萬人投票是無人能想像的局面

何桂藍先指2019年的社會運動,非要爭取進入後立法會達致某些目標,而是要改變制度,如雙普選便是要涉及立法機關和特首的制度。她指,2020年不願在初選投票的人,認為「立法會乜用都無。」,質疑為何仍要參與。何稱當時民主派的人,包括她在內也難以回答。直至初選投票數字遭61萬,何認為是個「無人想像」的局面。她指,法律的角度是考慮動機、結果等,但政治行動非根據此邏輯行事,並說:「意義呢家嘢,做咗都未必搵得到,但唔做一定無。」

2020年7月初選期間,何桂藍曾在大圍擺街站拉票。(詳看下圖)

+1

設街站曾提及歷史性變革

辯方亦庭上播放何桂藍於2020年7月11日,即初選投票第一天,她在大圍設站街的片段,當時她提及「歷史性變革」,並解釋2019年社會運動後,各人意識到追求民主,均要付出代價,以及知道香港不可維持現狀。另外,各人亦明白不能只靠「投一個領袖」,而是「要自己落場」。她認為,以上所講的人心上改變,才可能令變革真正發生。

帖文提到觸發憲政危機

就何桂藍於2020年7月14日,她勝出初選後,在一個Facebook帖文上提到:「不論面對怎樣的打壓、有多少人被DQ、由何人延續,抗爭派最重要的任務,是繼續說服溫和派選民,為何要利用立法會選舉,觸發憲政危機。」

想多人投票以反映反對國安法的民意

何解釋,若當時仍然有立法會選舉,便要爭取最多人投票。以反映反對國安法的民意。此外於同年7、8月時,各人觀望DQ的規模。她認為,只要有一個參選人被DQ,也屬不公平的選舉。惟若只有少數人被DQ,因以往也曾發生,各人已習慣,公眾便會把視線集中在爭取議席方面。

大規模DQ是明顯打壓民主派

她續指,若抗爭派在選舉中獲大量支持,估計無論是中國或香港政府,都會大規模DQ參選人,此情況屬前所未見,無論是對本地選民或國際媒體,都具相當震撼性。而政府大規模DQ,等同宣稱香港選舉和伊朗的選舉沒有分別,形成合法性危機。她稱,若DQ規模達20、30人,甚至更多,政府就難以宣稱是因個別參選人的政治理念,而明顯是針對民主派的打壓。

16名受審被告。(詳看下圖)

+12

16名表證成立的被告:吳政亨(44歲)、鄭達鴻(34歲)、楊雪盈(36歲)、彭卓棋(28歲)、何啟明(34歲)、劉偉聰(55歲)、黃碧雲(63歲)、施德來(40歲)、何桂藍(32歲)、陳志全(50歲)、鄒家成(25歲)、林卓廷(45歲)、梁國雄(66歲)、柯耀林(51歲)、李予信(29歲)、余慧明(35歲)。控罪指各被告於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7日期間,串謀他人旨在顛覆國家政權。

31名已認罪的被告。(詳看下圖)

+26

31名認罪被告: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袁嘉蔚、梁晃維、徐子見、岑子杰、毛孟靜、馮達浚、劉澤鋒、黃之鋒、譚文豪、李嘉達、譚得志、胡志偉、朱凱廸、張可森、黃子悅、尹兆堅、郭家麒、吳敏兒、譚凱邦、劉頴匡、楊岳橋、范國威、呂智恆、岑敖暉、王百羽、林景楠、伍健偉。

13名准保釋的被告,其中10人不認罪。(詳看下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