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過來人做DJ 網台「夜欄船」以旅行美食經 接觸隱蔽吸毒者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點擊網上電台「夜欄船」(YANA Ship,意思是You are not alone),這電台有各種節目,驟眼看以為跟其他網台無異。但沒想到,其中兩名DJ睿恩和家俊(牛仔),一個大講旅行經,一個尋找美食,同樣旨在為吸毒者打開一扇窗,他們過去亦曾吸毒。睿恩曾跳舞維生,以為吸毒後跳舞能更起勁。毒癮一度扭曲了她的舞姿;家俊因吸毒輟學,感化令「當食生菜」,直到一場車禍改變他的糜爛人生。

根據禁毒處數字,2016年頭半年首次被呈報的吸毒人數下降12%(由1,138人下降至1,002人),但當中超過一半(55%)是21至35歲的年輕成年人,而禁毒處表示隱蔽吸毒問題仍須關注。由信義會籌辦,禁毒基金贊助的「信念網絡平台」於是邀請吸毒過來人擔任朋輩輔導員,在網台開咪做節目,對象正是一群隱蔽吸毒的人,讓他們聽見過來人的聲音,大氣電波變成吸毒者打開心扉的出口,DJ與吸毒者同行互助。坊間常形容吸毒為毒禍,他們箇中故事又有誰聽見?

說故事的人,背後也有一段故事。專為吸毒者而設的網台「夜欄船」,其中兩位主持睿恩和家俊都吸過毒。毒海浮生,他們不約而同表示,人之所以吸毒,其實是某段時期無力感纏身,以此作為逃避、吸引親人關注的手段。(陳銘智攝)

以為「食搖頭丸會識跳舞」 女DJ戒毒前的邊緣歲月

在天水圍的天晴社區綜合服務大樓內,藏着一間小小的網上電台「夜欄船」(YANA Ship)。留筆直長髮的DJ睿恩推開直播室大門,戴上耳機,靠近咪高峰,大門上「On Air」牌亮起紅燈,「大家好,歡迎收聽《偶然遇上的Yummy》,我係睿恩。」

這個節目以尋找美食,分享味道背後扣連的記憶與人物為主題,同時歡迎戒毒人士來信,讓她讀出戒毒路上的高低起跌。聽她的說話時帶點口音,原來她是新疆人。她命途多舛,因父親在火災中燒傷,9歲起便要照顧一家,10年間去過山東打工,輾轉來到深圳,在舞池跳舞賺錢養家。「可能家庭本身窮困,我性格一直欠缺自信,留這把長髮最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臉。」她說着就把頭髮拉到臉前示範。

夜欄船的另一特色,是歡迎吸毒者寫信到網台,主持會讀出來信,互相分享了解。DJ家俊就覺得,可以透過網台令隱蔽吸毒者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陳銘智攝)

跳過死亡之舞 感恩香港助重建人生

而在深圳打工的歲月,自卑的她結識一群跳舞女生,雖然是酒肉朋友,當時卻是獨在異鄉的睿恩唯一的依靠。「本來她們對我也不算很好,甚至不時『搵我笨』。」說的是那些女生教她吸毒,還灌輸「食搖頭丸會識跳舞」,跳舞更起勁,能迎合舞池客人。睿恩和她們在舞池激烈搖晃身體,宛如一場死亡之舞,卻換來嚴重後遺症:全身疼痛。她本身已經受家境壓抑,此時又與在香港的男友有感情挫折,身心俱痛。

06年睿恩與男友結婚,並申請來港生活。在香港,她繼續學舞,明白過去的糜爛人生中所跳的舞,根本就不是她想要的,也認清毒品無助消除自卑、建立朋友圈和逃避傷痛。她很感謝香港所給予的機會,「有嘢學、有嘢做」,參加網台是為了分享自己過去的經歷,助其他沉淪毒海的人重建人生。現在她除了開咪,也擅長拍片、剪接和擔任福音歌手。

出入監獄、戒毒所 一次「炒車」成就另類社工

另一位DJ家俊談吐幽默,開咪時話題多多,功架十足,但是他中二時開始吸毒,離家出走、結交損友、入黑社會、高買樣樣做齊,他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15歲就因為違反感化令而入壁屋監獄,20歲時衰藏毒,還入過喜靈洲。」

家俊的節目《「港」住去旅行》以旅遊見聞分享為主題,為什麼會有此構思?他解釋,是因為吸毒者大多封閉自我,包括內心與身體,對外地缺少一份渴求。但是只要讓他們了解世界那麼大,也就有可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改變。(陳銘智攝)

他原以為以後只會不停地出入監獄與戒毒所,但人生總會提供一個轉角、一次激盪,令他反思人生一直以來的意義。08年他遇上一場車禍,他駕小型貨車接載朋友,途中不慎撞壆,朋友被拋出車外受傷,即時送入深切治療部。而他雖受輕傷,卻至今難忘車禍發生那一刻,「有種死亡預感不斷在頭腦旋轉,之後我開始想,到底之前我幹了什麼,又要如何奪回那些浪費掉的時間,重奪人生。」一年後,家俊接受福音戒毒,並重拾學業,修讀社工課程。

自己的過去,可能是不少吸毒者的現在。家俊說,網台的宗旨是「信念同行」,就是要他們以一份謙卑的心,在隱蔽吸毒者願意向外界接觸的當下,做個朋友,並且適當時候給予建議,他說:「在幫助他們的時候,也要留意他們的人生終歸是他們自己,而我們與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