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人人DIY 港產「格子童趣屋」材料便宜、輕盈、可重用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想像一間三四百呎一層高的房子,可以像Lego般,由普通人在兩天之內鑲嵌而成,材料解裝後可再組裝成另一座用途完全不同的建築。中文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朱競翔設計了這套建築系統,現已在中國偏遠地區建造了40多間「格子童趣屋」,讓小朋友獲得上課及玩樂的空間。
這個產於香港的建築系統,今年獲邀在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展出,並在本月1至3日於「2016 香港設計及創新科技博覽」展出,朱教授認為這技術在香港應用亦非常適合。

格子屋童趣園內像國際象棋棋盤一樣,以方形的坑和平地梅花間竹而成,小孩子可玩捉迷藏。(受訪者提供)

像船的建築 不需永久佔有土地

在急速城市化的中國,混凝土建成了一個又一個新城鎮,但建成後無人入住,變成「鬼城」。然而,拆掉這些樓宇又會造成另一種浪費及污染。2008年四川地震後,中文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朱競翔一直在想:為什麼山那麼重都會崩塌,而從沒見過一棵樹倒下呢?「房屋是被它自己的重量殺死的。」

他開始思考,建築如何能變得輕盈又穩固,設計出一個複合型建築系統,讓房子可以像一件家具般,看着說明書,便可以由無建造經驗的「素人」一手一腳在數天內搭建出來。房子特別的結構設計令整體平均受力,達至防震效果。桉木膠合板、亞克力膠板、刨花皮、夾芯板組件首先在工廠預製,然後運輸到現場,以螺絲組合起來。

中文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朱競翔。(呂嘉麗攝)

城市的經濟活動週期快,需要大量臨時的建築空間,展覽場地便是一例。朱競翔團隊設計的「輕」建築,好處是「不永遠佔有土地」、「像一條船」,用過後可以拆開重組,成為第二個建築,物料也能回收,不會產生建築廢料。如北京嘉實基金會2016中國網球公開賽展廳,拆卸後在昌平區重組為一間小學校園。

不止發展商建屋  「市民各自解決自己問題」

在香港,一般只有地產商和政府起樓,市民親手起樓似乎很遙遠。雖然條件未必很好,但戰後的香港,漫山遍野的木屋、寮屋,都是自造的。

格子屋外牆結構也可成為樂趣的一部分。(受訪者提供)

朱競翔2004年開始在中文大學建築系任教,他觀察到香港房屋問題嚴峻:「年輕人還沒有工作太久,就要拿幾百萬買房子。」另一方面,他發現香港樓價貴,源於八成的價錢都進了政府和發展商的口袋。

於是他開始想:我們能不能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自己建造自己的房屋,不靠發展商呢?「發動大家用各種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不是只靠政府。」

他設計的建築系統,材料成本約十多萬元,一般6至8人便可在兩天內搭建出一間300呎左右的房子,大大減低建造成本。他希望讓人思考:「那麼便宜就做得那麼好,我為什麼要去買發展商的房子?我能不能自己買下一個很殘破的村屋,然後自己改造呢?」

鄱陽湖南磯濕地保護區工作站,由朱競翔團體的建築系統設計而成。(受訪者提供)

自建的社區凝聚力

朱競翔去年開始與非牟利團體合作,於內地偏遠地區如甘肅、玉樹的農村以預製木構件搭建成「童趣園」木屋,為2至6歲兒童提供教育及玩樂空間。雖然香港兒童的物質條件豐富多了,但他認為同樣缺乏這類空間:「在香港讀書的小朋友最悲慘的是沒有地方玩。地方太整齊,空間都是大人的空間。」

「童趣園」內像國際象棋棋盤一樣,以方形的坑和平地梅花間竹而成,格子內有家具可翻出來,疊成書桌或椅子。為什麼格子屋要設計那麼多坑?朱競翔說:「小孩不喜走平路,喜歡走上跳着走,因為他們的肌肉在發育,又想鍛鍊平衡力。每個坑都可以是他們自己的corner。」

格子屋以縲絲組裝,易砌易拆。(呂嘉麗攝)

自己房子自己建,另一個好處是會為建造者帶來對建築物的認同感:「這是我們的樓房。母親為何對孩子較有連繫呢?因為有生產的痛苦,便產生情感連繫。在建造過程中,我們會流點汗,但不會太過份。」

這種建築最高可設計成4層的房子,壽命一般約20年,但朱競翔指,如有適當的維修保養,可以使用更久。或者有人會問,又矮又壽命短的房子,豈不是更浪費土地?根據地政總署去年底的數字顯示,全港有超過5,000短期租約土地,涵蓋面積約800公頃。善用這些土地,建造過渡性房屋,又是否可行?

格子屋在香港設計及創新科技博覽展出至12月3日。(呂嘉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