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店主派剩食:聯和市場不是「瞻仰遺容」 應還街坊互動

回收店主派剩食:聯和市場不是「瞻仰遺容」 應還街坊互動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剛過去的周日,粉嶺聯和墟市場一帶人聲鼎沸,因為正值北區墟市節,市場內外均是攤檔,還有趁墟的居民。
穿梭攤檔之間的,是三級歷史建築聯和市場現在的租用者李昌隆。
除了假日搞市集,李昌隆平日也在舊建築營運回收中心,幫助區內拾荒者;又定期在舊市場門外,免費向居民派發從商戶收集的賣剩食品和蔬菜,間接令街坊互動互助。這個市場一度荒廢10年,交到他手上後,他直言不想街坊只能來市場「瞻仰遺容」,「希望我做嘅嘢,可以幫佢哋同個街市重新建立關係。」

李昌隆也是粉嶺人,聯和市場到年底便會招標活化,他坦言有意入標。(林綺琪攝)
李昌隆也是粉嶺人,聯和市場到年底便會招標活化,他坦言有意入標。(林綺琪攝)

今年10至12月是香港墟市節,在銅鑼灣、東涌、觀塘、長沙灣等9個地區舉行,主題是自主生活、本土製作,希望推廣市民能夠經濟及空間自主,聯和墟是其中之一,地點就在聯和市場。昨日聚集了老、中、青、幼多樣的臉孔。市場側有獨立樂隊表演,旁邊正進行親子手作坊;門外一邊是學生在派蔬菜,另一邊有長者圍着分享年少時養牛、耕田的故事,部分長者則在擺賣自己漂染的布袋。走進市場內,是文青的天地,有年輕藝術家作品展覽,也有手作人擺攤,售賣本土特色明信片、手作皮袋等。

市場在2002年停止運作,其後一直荒廢。2010年,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將市場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市場還是一直重門深鎖。直到2012年底,「健康行動」總幹事李昌隆以短期(兩年)租約形式,向地政總署租用了市場,這棟建築終再重新開放。

收集賣剩食品 轉贈區內長者

起初,李昌隆只利用舊建築開辦廢物回收中心,拾荒者可用塑膠、廢料換取白米及日用品等。3年前,他開始思考可以做些甚麼來幫助這些長者,同時發現附近的北區食品批發市場每天均會棄置大量賣剩或是賣相不佳、但尚可食用的蔬菜,遂主動接觸批發市場,促成了對方每天將賣不完的蔬菜交給他,他再轉派給區內長者。

聯和市場門外,每周二至五均會向街坊派發剩菜,受惠者主要是區內長者。(受訪者提供圖片)
北區食品批發市場、上水及聯和墟街市均會捐出賣不去的蔬菜,圖為健康行動收回來的蔬菜。(受訪者提供圖片)

他又聯絡聯和墟內小商戶,說服對方將賣剩的食物捐給他。他笑言,有些商戶起初雖然願意捐贈小量食品,但對他如何處理捐贈品還是半信半疑。更有商戶「放蛇」,佯裝路經他的回收中心,看他有否將食物轉售圖利,後來見他真的是送給街坊,便增加供應。隨後愈來愈多商戶加入,部分更主動跟他合作,現時合作商戶已約100家。

平日清晨6時半,李昌隆會去北區食品批發市場收節瓜、蘿蔔等蔬菜,晚上6時則去聯和墟街市、7時到上水石湖墟街市收食物,8時至10時左右到區內麵包店收麵包。食物經處理後,逢周二至五的早上7時開始在回收中心外派發。有時,附近學校會派學生義工來幫忙,而來取食品的大多是區內長者。部分長者來取食物久了,便成為了朋友,間中會向義工們透露自己的家庭及經濟狀況。義工知道了,也會為他們出謀獻策,尋求援助。

將入標活化市場 望重建街坊關係

今年10月初,李昌隆與惜食堂開始合作,每周兩天向區內長者派飯盒,目前每日派發70個,視乎情況會再增多。

除了廢物回收及派發食物,他間中亦會在聯和市場辦歷史展覽、文創市集,間中會有電影放映會、音樂會等。他希望能利用這棟載有街坊回憶的歷史建築,重新再凝聚社區內的街坊。

墟市節當日,其中一個環節是邀請老人家說他們的故事,有婆婆說自己年輕時在新界耕田、養牛的事,被主持人逗得笑不攏嘴。(林綺琪攝)
市場內其中一部分被劃為展覽區,介紹聯和墟及附近圍村的歷史。(林綺琪攝)
Summer是墟市節檔主之一、間中也會幫忙籌辦聯和市場活動,圖為她在聯和市場的牆上繪畫的作品。她形容聯和市場應該像涼亭,「有風吹進來、有陽光灑進來,會有觸感。」可以讓街坊進內閒逛、停留、乘涼。(林綺琪攝)

事實上,李昌隆也是粉嶺人,他在20多年前結婚後搬進來,在聯和市場停業前的十餘年,他經常到聯和市場買菜。市場在年底將招標活化,他表示會入標申請,形式未定,他會先收集街坊意見。

他認為,這個地方本來就屬於大眾,未關閉的時候,街坊也會在這裏活動。他不希望這裏變成歷史建築後,大家就只能來「瞻仰遺容」,他希望幫街坊與這棟建築重新「建立關係」,讓市場開放,讓他們來聚腳、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