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照腸鏡等逾1年 醫管局資助非緊急病人看私醫 自費至少1千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公立醫院大腸鏡檢查需求日漸增加,非緊急個案需輪候時間甚至以年計算。醫院管理局今日公布下月(12月)將推出「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邀請8,000名合資格病人接受私家專科醫生提供的大鏡腸檢查,期望可縮短輪候時間。參加計劃的病人需自付不多於2,000元,料屆時會有近1,800人參與。

醫管局下月將推出「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料1,800人參與。左起:醫管局總行政經理 (綜合護理計劃) 庾慧玲、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張善彤攝)
張偉麟表示,有別於「大腸癌篩檢先導計劃」鼓勵大眾接受檢查,是次計劃旨在改善輪候時間過長問題。(張善彤攝)

公立醫院腸道檢查需求與日俱增,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指,公立醫院每年可處理5萬宗大腸鏡檢查,惟每年檢查需求超過5萬宗。截至今年10月,非緊急個案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0周,即約1.2年。而目前約有3萬名病人在公立醫院輪候照大腸鏡。

張偉麟表示,「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不止大腸癌患者受惠,還有瘜肉及其他腸道問題的病人,預計有8,000名病人合資格。醫管局將於2018年3月31日前,邀請所有合資格病人參與計劃,按過往估算,會有20%合資格病人參與公私營計劃,故此料1,800人接受邀請。他補充,醫管局會按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已輪候時間決定邀請先後次序。

醫管局自上月(10月)起開始邀請私家醫生參與計劃,預計參加人數會繼續上升。(Getty Images)

共同收費  病人最多付2,000元

參加者可自行選擇接受任何一位有參與計劃的私家專科醫生,所提供的臨床評估、大腸鏡檢查及解釋報告服務。是次計劃不接受以醫療券付款,病人需自付1,000元基本費用,領取綜援或持有效割免全部醫療費用証明書之人士,則可豁免收費。目前,已有75名私家醫生參與計劃,並在129處大腸鏡檢查地點提供服務,當中約有3成醫生會再收取500至1,000元額外費用。由接受邀請至接受檢查,約需時2至3星期。

張偉麟指,如照大腸鏡後出現併發症或需跟進治療,病人可自行選擇接受私家或公營醫療服務,後者毋須重新輪候診症。醫管局將於明年進行中期評估,再決定是否增加病人名額。

私醫:有病徵病人有望盡快治療

有參與計劃的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計劃可令正等候照大腸鏡的病人能更快接受檢查,實屬不錯。不過,他估計不會太多病人參加,主要原因是部分病人不願意額外掏腰包。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醫務總監潘冬平則暫未收到邀請,但表示有興趣參加計劃。他指,是次計劃比「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更有意義,「受惠病人均已出現病徵,比較急切,計劃可令他們早做到檢及接受治療。」他不擔心計劃吸引力不足,相信有真正迫切性需要的病人,不會介意自付千元,盡早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