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逾3千宗早發性認知障礙 中大研新檢查法減傷害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一直被標籤為老年人病症,實際並非他們專利。有外國研究發現,約有30%患者在65歲前發病,屬「早發性認知障礙症」患者。中大醫學院早前針對此症研究,包括64個個案,發現個案平均病發年齡為58歲,最年輕患者病發時更只有38歲。中大估計現時全港約有3100名早發性患者,正研究運用一種稱為磁力共振序列的先進技術,減少病人接受檢查時可能受到的傷害。

中大團隊正研究運用新技術,協助診斷早發性認知障礙。(張善彤攝)

中大醫學院前年就早發性認知障礙症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當中包括64名65歲前已出現認知障礙徵狀的個案。研究團隊發現,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是導致認知障礙的常見成因之一,佔3成。患者主要出然性格突變、重覆性行為、說話及判能力出現問題等,令旁人常誤以為患者患上精神分裂、狂燥症、更年期等病徵。

 

以往用於診斷早期病徵的掃描儀器並不普及,病人需注射放射性造影劑,由於含輻射對健康或有影響。中大正研究運用一種稱為磁力共振序列的先進技術(MRI-ASL),在毋須靜脈注射下,找出腦部結構性和功能性改變,冀提早發現早發性認知障礙症個案,對症下藥。為了解早發性認知障礙的成因及影響,中大腦神經科團隊在種子基金支持下,成立一個專為65歲以下認知障礙而設的研究登記冊。

患者通宵煮硬幣 拖鞋內打雞蛋

有別於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FTLD)患者的行為、判斷、語言等能力會受更大影響。現年66歲的梁先生,3年前開始行為異常,其後確診FTLD。照顧者吳女士憶述,「他(梁先生)的生活變得很亂,一日會食多個杯麵,試過將雞蛋打到拖鞋上,又會通宵疊硬幣和烹煮硬幣。」現職政府二級清潔工的吳女士因工作關係,沒法全職照顧梁先生,更因為2014年其病情急劇惡化,而不得不安排梁先生入住安老院,「他自己一個留於家中,會亂服糖尿藥。試過我下班回家,發現煤氣爐開着,浴缸不斷放水,最擔心他會放火。」

梁先生確診FLTD後,獲醫生處方鎮靜劑,但日常照顧問題尚未解決。吳女士慨嘆,當時梁先生尚未合符政府年齡要求,無法申請資助宿位,現在只能靠微薄收入,為他租住私人安老院內一個最便宜的床位,但每月租金高達7000元。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研究助理教授及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指出,「超過七成早發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有顯著壓力,甚至比中風患者的照顧者的壓力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