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難免紛擾 何妨付之笑談

撰文:鍾劍華
出版:更新:
在紛陳的世事中,也有不少趣味橫生的點子,就算不合事宜,往往也可從中悟得一點微言大義。因此,何妨暫且放下頭巾,本謙卑之心,借此一小方塊,舉天下能得其意趣之事,笑談觀照紛紛世務。
鍾劍華
明代仇英《醉翁亭》(網上圖片)

在教育還未開放的世代,少數知識分子掌握著信息文字,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因而往往成為歷史舞台上的其中一個要角。居廟堂之上的,直接當官的可以嘗試去幹一番經國濟世之大業,退一步也可以當帝王將相的顧問幕僚;一旦在野,處江湖之遠還可以評議朝政、月旦人物,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歷史事態的發展。

今天教育機會已經普及,公民社會興起,知識份子主導社會論述的角色不再。我輩在學院以誨人為業,有時難免仍是擺脫不了迂腐不堪的頭巾之氣,經常多多聲氣,還要舞文弄墨,總還以為可以調正社會視角,為紛紛擾擾的世務貢獻一得之見,力挽狂瀾於旣倒。

殊不知在今天這個互聯網年代,只要手握一部智能手機,便可以穿梭各個網上媒體,高速下載各方訊息,並即時透過社交平台交流情報、分享心得、表述意見。興之所至,還可以隨時對社會現象議論一番。怪不得有人認為,當今世代,人人都可以成為十五分鐘的名士。不過事情總有兩面,很多人便擔心,這種你一言我一語的世態,只會模糊了價值觀念,思想碰撞擦出的火花會激化分歧,令社會進一步走向失範。

蘇東坡畫像,元趙孟頫繪(網上圖片)

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歐陽修等,慨嘆社會風氣低靡,希望能秉持知識分子之天職,以曲筆一枝「文以載道」,希望能「濟天下之溺」。這一種崇高的期許,在當今世代,自然容易被低貶為自高自視了。

歐陽修親手提拔的門生蘇東坡,便因為這一種狂傲而招了不少麻煩,導致終身流離貶謫。幸好蘇氏能穿梭儒佛之間尋求得開脫,在文以載道之餘,寫下不少輕抒情懷及笑語平生的作品,終究沒有把他的「一肚皮不合時宜」平白埋沒掉。

筆者本來專注於社會政策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很多時,這些都是訴諸理念,講求數據,板著嚴肅冷面的乏趣之事。不過,在紛陳的世事中,也有不少趣味橫生的點子,就算不合事宜,往往也可從中悟得一點微言大義。因此,何妨暫且放下頭巾,本謙卑之心,借此一小方塊,舉天下能得其意趣之事,笑談觀照紛紛世務。一則與人分享,其樂無窮;再者,既可解嘲,也可自娛。有何不可?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