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社科院王昌林倡港加強與內地金融合作 培養高質人才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內地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昌林今日在本港說,新質生產力能發揮強勁推動力,預計發展前景廣闊,認為要加強香港與內地金融合作,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新質生產力提供金融支持。他又建議本港要打造教育高地培養高質素人才。

王昌林今早在香港中國學術紫荊論壇「邁向新質生產力驅動的中國經濟」論壇致辭時說,中國經濟開局有力,受政策效應和外部需求改善,走勢持續回升,並好於預期,其中房地產仍屬於升幅調整的狀況,有些指標恢復還不足,符合疫後的特徵,新質生產力能發揮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王昌林:香港要加強與內地金融合作、打造教育高地

至於目前的經濟狀況,王昌林說國家製造業高端化取得重大進展;數字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居於第二,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成長壯大,例如電子信息製造業由7.04萬億元升至逾15.46萬億元。他預計新質生產力發展前景廣闊,包括預計到2027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佔比將達到45%;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國防建設等各方面應用的廣度等。

他認為要加強香港與內地的金融合作,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新質生產力提供金融支持;積極打造教育高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培養高質素人才;加強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劉遵義倡投資人力資源

出席同一場合的著名經濟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遵義認為,推動中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方向,第一是增加無形資產投資,包括人力資本和研發資本,第二是增加公共物品供應包括教育、醫療保育保護等的基礎研究。人力資本是指勞動力與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的年限,認為內地仍有提升的空間,希望內地考慮把義務教育由現時9年延長至12年,強調是對未來的長期投資。劉遵義又稱,研發資本跟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批準的專利數量有正比關係,需要增加資本投入。

劉遵義:適者生存下 產能過剩會自動解決

至於近日訪華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德國總理朔爾茨均提到中國產能過剩一事。劉遵義也有觸及如何化解經濟高速發展與產能過剩的問題,認為產能過剩有短期有長期,在市場經濟下,長期產能過剩不可能持續,短期的產能過剩則屬因有新市場帶來的市場,是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但最終會有大數量企業遭淘汰,市場便回歸平衡。他舉例指,1920年代, 美國的汽車市場是各顯神通,之後是適者生存,最終是高質量、高效率企業才能繼續發展下去,產能過剩問題會自動解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說(黃浩謙攝)

能容納較多企業試錯的機會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說,需要充分善用中國的優勢,包括超大規模的統一大市場,四億中等收入群體的巨大市場,更有潛力的是九億中低收入階層中一部分逐步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更重要的是供給側投資快速增長能夠容納較多企業,讓他們有更多試錯的機會。

他說不少領域都有所謂的「卡脖子」環節,但更大的短板是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領域,強調要加強新技術革命下架構的創新文化和機制建設,包括認可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和重視發揮大型科企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