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卸任前受外媒專訪:北京要認清戰爭有嚴重代價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台灣將於5月20日組成新政府,蔡英文卸任前夕接受英媒專訪時表示,世界局勢如今已非常不同,許多跡象顯示一旦有相關方考慮發動侵略,各地民主政體(Democracies)有能力團結起來、形成有意義的嚇阻。蔡英文強調,在審慎應對的前提下,台灣海峽維持和平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2024年1月13日,賴清德勝選後,特別感謝蔡英文這八年的執政。(梁鵬威攝)

台媒《中央社》報道,蔡英文近日在官邸接受英媒專訪。媒體提問蔡英文是否認為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升高,以及蔡英文和民主世界是否有理由對習近平的野心感到憂懼?

對此,蔡英文回應稱,習近平或許對台灣有自己的計劃,但她不認為相關計劃已完全確定。無論是世界或中國的局勢都在變化,特別是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世界局勢已經非常不同。

在有關兩岸軍力不對等,以及台灣國防預算支出方面,蔡英文表示,台灣軍事能力提升不僅是因為台灣本身加強投資,也是因為有國際友人、特別是美國協助。蔡英文主張,台灣的策略重點是盡可能提高對方侵略和奪取台灣的成本,「為達此目標,台灣持續強化自身軍事能力,並與區域內友人合作、形成集體嚇阻」。

蔡英文強調,台灣當然不能排除任何軍事衝突和侵略的可能性,但區域內各方的集體努力,事實上已對中國大陸形成壓力。

隨後,蔡英文向北京喊話,指拿下台灣勢必得付出重大代價,呼籲中國領導層必須仔細衡量,是否已準備好付出代價。尤其中國大陸面臨的壓力不僅是在軍事,還有經濟層面,戰爭將對中國造成經濟後果,讓中國的經濟發展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中國領導人必須思考到底是拿下台灣、或是持續發展經濟和社會重要?」

另就美台關係發展面向,蔡英文在受訪席間,肯定了美國「戰略模糊」依然存在,且認為美國政府往往十分謹慎處理向公眾傳達的訊息。

2024年4月1日,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先後與蔡英文和賴清德會談。(台灣總統府提供)

最後,針對兩岸現狀定義,蔡英文重申,多數台灣民眾希望維持台海現狀,並且認為所有台灣人都同意,包括台灣自主自決,有自己的政治體系和治理系統,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也有自己的軍隊。

蔡英文指出,台灣有構成國家的所有要件,只不過沒有足夠的外交承認。中國大陸當然會說台灣是中國一部分;至於台灣現階段代表什麼,應由台灣人民詮釋,最重要的依然是台灣自主自決,是民主政體,享有自由民主和進步價值,且十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