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補貼遲遲未到 美媒:Intel推遲俄亥俄州建廠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1日報道,由於美國政府提供的補貼發放緩慢、市場面臨挑戰,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推遲了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建廠的時間表。參與英特爾晶片項目的消息人士稱,該項目的生產設施建設預計要到2026年底才能完成。

對此,英特爾發言人表示:「管理大型項目,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行業,往往需要適應不斷變化的時間表。我們的決定是基於商業狀況、市場動態和負責任的資本管理者。」這名發言人拒絕透露俄亥俄州晶片項目的新規劃,僅強調英特爾將全力推進這一項目。

2022年1月,英特爾宣布了在美國本土投資半導體製造業的計劃,斥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建設兩家晶片工廠,承擔生產「最先進的處理器」的任務。預計這一項目可以提供3,000個英特爾崗位,以及7,000個建築崗位的工作機會。

英特爾方面還表示,這兩間工廠是晶片製造綜合體的一部份,該公司未來會在俄亥俄州的項目上投資1,000億美元。但英特爾執行副總裁埃斯法賈尼(Keyvan Esfarjani,暫譯)也指出,工廠的規模和建設速度將「嚴重依賴」於美國政府的資金。

圖為美國晶片商英特爾(Intel)亞利桑那州一間工廠外的標誌,攝於2022年10月2日。(Reuters)

2022年8月,拜登政府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撥款520億美元用於支持半導體行業,包括為英特爾等晶片公司的項目提供補貼。同年9月,英特爾在俄亥俄州的晶片工廠正式破土動工,最初計劃在2025年竣工,這是美國正在進行的最大的晶片項目之一。

但《華爾街日報》指出,項目開工之際,英特爾正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境。隨着人們逐漸恢復疫情前的生活習慣,電子產品購買量顯著下滑,晶片短缺變成了供應過剩。因此,英特爾不得不採取裁員、削減股息和尋找投資夥伴等措施來填補晶片工廠建設的高昂成本。

然而,美國政府承諾的補貼遲遲沒有發放到位。報道稱,自《晶片與科學法案》通過以來,已有170多間公司提出補貼申請,拜登政府卻只向兩間生產不太先進晶片的製造商提供了「微小的補貼」。

美國政府已計劃在「未來幾週內」向英特爾、台積電等晶片巨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不過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尚未授予任何重大撥款。

圖為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螢幕上顯示的台積電公司標誌,攝於2023年9月26日。(Reuters)

此外,一些迹象表明,市場正在轉向對英特爾有利的方向,個人電腦銷售呈現復甦跡象以及人工智能(AI)行業的發展有望帶來更多晶片需求。但英特爾上週表示,由於可編程晶片和自動駕駛業務表現低於預期,該公司第一季度的營收前景依然「不溫不火」。

《華爾街日報》此前分析稱,《晶片與科學法案》是對美國政府執行產業政策能力的一次考驗,監管障礙、技術工人短缺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政策的實施。但總體上,美國選民對拜登政府的經濟管理能力持悲觀態度,12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不到30%的選民贊成「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持反對態度。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