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報告下調中國增長預測 籲多邊合作 避免地緣經濟分裂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0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調對中國和歐元區的成長預測。組織又稱儘管美國經濟「顯著強勁」,但全球整體增長仍然較低且不平衡。IMF稱預測中國2023年組織增長為5%,2024年是4.2%。

組織對2023年的全球本地生產總值(GDP)預測不變,仍是3%(2022年增幅是3.5%),這遠低於3.8%的歷史水平(2000至2019年)。它認為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9%,比7月展望下降0.1百分點。

組織稱因貨幣政策收緊,加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預計全球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逐步降至2023年的6.9%,以及2024年的5.8%。核心通脹預計是更逐步下降,從2022年的6.4%,到2023年的6.3%,再來到2024年的5.3%。

組織預測大多數國家的通脹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回到目標水平。

下調中國增長預測

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稱:「在通脹率持久回落至目標值之前,大多數地方的貨幣政策都需要保持緊縮。」

他預測總體上經濟是軟着陸,但組織對「中國地產危機」、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分裂和通脹抬頭相關的風險仍然擔心。

組織稱中國2023年增長率料為5.0%,但到2024年將放緩至4.2%,比先前預期低0.2和0.3個百分點。

圖為2023年10月8日路透社拍下的設計圖片,可見一個油泵千斤頂的模型被置於以色列的國旗前方。(Reuters)

以巴戰爭影響評估中

古蘭沙對路透社表示,要談7日爆發的以巴之戰如何影響全球經濟還為時過早,他說組織目前尚未進行評估。

他稱組織正在監察局勢,並指出最近幾天油價上漲約4%,反映出人們對石油生產或運輸可能中斷的擔憂。

他談及油價時稱,IMF研究表明,油價上漲10%將導致翌年全球產出下降約0.2%,並導致全球通脹上升約0.4%。

他說,多邊合作可幫助扭轉全球經濟逆風,呼籲各國應努力避免地緣經濟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