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健康|聽力受損加速認知能力下降!6大跡象須及早配戴助聽器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臨床研究已證實失智症的成因中,聽力損失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醫師提醒,長輩或民眾自己在生活中有6大跡象時,建議及早配戴助聽器治療,以免長期聽損,反倒使大腦失去刺激,最後演變為失智症。

台灣今年69歲的金鐘影帝阿西(陳博正)在小學時遭誤診導致雙耳重聽,本來早已習慣聽不清楚的日子,直到有次在家裡,妻子從浴室衝出來問在電話旁的他:「為什麼電話響了許久不接?」又或者是在片場拍片時,與導演溝通不順、聽不見他人招呼時,他才意識到聽損為自己帶來的嚴重性,彷彿與世隔絕了。

耳朵劇烈疼痛5大健康問題(按圖👇👇👇)

+12

相關文章:聽覺受損|從眼睛周圍開始痛?耳朵劇烈疼痛恐暗藏5大健康問題

聽力損失使認知能力加速下降!

台灣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葉文英指出,聽力是看不見的隱形障礙,千萬別忽視任何一點跡象,假如子女已察覺與父母對話需愈來愈大聲,別當成只是自然老化。因為,聽損其實已被證實與許多認知疾病(如失智症)有關,等到罹患失智那一步就來不及挽回。

為何聽損與失智有關?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王懋哲指出,大腦是需要刺激的,一旦刺激減少,大腦便會自然退化,而聽覺就是重要的刺激來源。國際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研究也提到,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佔其中8.2%,排名第一。

▼長期戴耳機或致聽覺永久受損?(按圖看清👇👇👇)

+4

相關文章:耳嗚|長期出街戴耳機聽歌或致耳痛 「66」原則避聽力受損

醫提6大跡象使老化帶來的聽損

王懋哲院長說明,長輩聽力受損的肇因一般分成2種,分別為感覺神經聽力損失與傳導性聽力損失。兩者差別在於,前者是絕大部分的年長者聽損原因,可能源自於自然老化、噪音傷害等,手術通常無法改善;後者雖為少數,但通常由慢性中耳炎、珍珠瘤、耳硬化等疾病引起,手術治療或放大音量即可改善。

如果是老化造成的聽力損失,同時也會導致語言辨識度變差,即使聽得到講話的聲音,也會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王懋哲院長總結,長輩若是聽損,常見表現如下:

1. 常需放大音量才可聽到。
2. 語言辨識度變差。
3. 在吵雜環境下會聽不到他人在說什麼。
4. 雖然聽得到他人聲音但聽不懂說什麼。
5. 在聚會時因聽不懂而不願加入聊天。
6. 長久下來不願出門。

小昆蟲誤入耳朵怎麼辦?(按圖👇👇👇)

+7

相關文章:昆蟲入耳|小昆蟲誤入耳朵點算好?醫生揭2招自救法、3大不當行為

及時配戴助聽器可減緩失智風險

未來失智症的人口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台灣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張慈映指出,全球每3秒就會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2050年時估計全球將高達1.5億名失智病患。而目前台灣失智症患者有32萬人,令人擔心的是,其人口也正在快速成長,未來可能達83萬人罹患失智症。

由於聽損會增加失智風險,因此從根源改善後續失智問題相當重要。針對聽損預防認知衰退的解決方案中,美國霍普金斯大學Dr. Frank Lin最新研究指出,配戴助聽器可使聽損者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減緩48%。透過助聽器可以減緩失智症和老年抑鬱症等疾病的風險。

臨床上聽損初期只需配戴助聽器,借助新科技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也鼓勵使用助聽器保護耳朵,以免過度暴露在噪音中。王懋哲院長強調,聽力損失和退化是可逆的,助聽器的時機對聽損者相當重要,「聽力損失一般在30至40分貝左右時便會影響到生活品質,此時便是最好使用助聽器的時機。」

納入老人定期聽力篩檢,有助發現聽損問題

另外,台灣科林助聽器資深聽力師蔡鋕鑫建議,對於某些聽力損失風險較高的族群聽力檢測特別重要,如50歲以上的成年人,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的工作或音樂者,或曾有耳疾、感染者等。張慈映總結50個國家提出的失智政策,認為台灣未來納入老人聽力篩檢,更能早期介入解決聽損問題。

2024年世界聽力日前,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與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聽力專業醫療團隊,結合台灣六都社會局攜手推動「聽力巡航 守護失智」,共同倡議聽力照護的重要性。

為什麼會引發耳鳴?該如何分輕重程度呢?(按圖👇👇👇)

+9

相關文章:耳鳴惡化24小時聽到尖叫聲 感冒過勞8成因吃蘋果朱古力加重耳鳴

如果民眾發覺自己或身邊家人看電視、講電話愈來愈大聲,也有聽不到、聽不清楚或聽不懂的狀況時,就須預約更專業完整的聽力檢測及諮詢。聽損民眾切勿忘記定期檢查聽力,或因經濟困境而錯失治療的機會,及早發覺異常並介入治療,才能重新回歸社會,恢復幸福感。

延伸閱讀:

心肌梗塞有 7 大前兆!跟著醫師學會 3 招自救守則,救回寶貴生命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