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肇添中五女生望從醫 接觸AI拓新路 校長:科技帶來新可能

撰文:郝君兒
出版:更新:

沙田英中聖公會曾肇添中學近年推動STEAM教育,校長王裕泰指過去有不少畢業生都一心從醫,今天已成為服務市民的醫生,現時隨着科技急速發展、社會觀念改變等,同學們尋找未來路向時,增加了更多可能性。校方會為同學提供終生教育課,既教元宇宙也教理財知識,讓同學更理解真實生活與全球發展,助他們清楚個人能力與志向,找到貢獻社會的最佳位置。

其中現時就讀中五的女生卓穎祺,自小有志從醫,但她接觸人工智能(AI)後發現從醫也不止當醫生這條路,她期望增進相關技能並將兩者加以融合,將來為醫護減省工作,並為病人帶來更好治療體驗。

設終身學習課 助學生了解世界發展覓發展方向

中學生涯對年青人未來極為重要,努力學習爭取升學入場券外,也是他們認清前路的關鍵階段。王裕泰校長指,學校會為同學提供不同體驗讓同學與未來發展接軌,例如在終生學習課中找來不同階層業界人士分享,主題涉及元宇宙、科技行業新趨勢等內容外,又會請專家為同學提前上一課理財知識,以求訓練同學「不止識考試識讀書,而係要知世界點發展」。

人類未來走向都與STEM或STEAM分不開,王校長認為讓同學更早掌握了解更多,未來就會適應更好,甚至可開創到新格局。他指以往不少畢業生都想做醫生,預期未來同學們可考慮的發展空間將更廣闊,學校秉持放手的做法,讓同學認清個人興趣與能力,只從旁幫忙分析給予支持和意見,相信大家最終都可找到自己貢獻社會的最佳出路。

唐雋賢、卓穎祺、黃鈺迦和盧子軒(左二至右),早前創作以AI協助分析餐飲中食物的碳排放量,並給予使用者低碳飲食建議的程式,在「人工智能應用設計組」比賽中獲得亞軍。左為王裕泰校長。

就讀中五理科的卓穎祺,早前代表學校參與人工智能AI應用比賽並獲獎,她指這次經驗為她打開了新方向,「我將來都比較偏向讀醫科,參賽後發現AI同醫療其實可有一個合作性,未來如入到醫科我都想鑽研更多,將兩者融合看如何可讓醫生護士可減省工作,並讓病人有更好的體驗」。

鄭凱翹、林穎廷、陳皚澄與盧浩良(左二至右)早前創作以AI技術憑影像協助辨識植物的患病情況的程式,在「人工智能應用設計組」比賽中勇奪冠軍。左為王裕泰校長

參加同一賽事的中三學生陳皚澄也指,一向對理科興趣較大,原傾向中四揀科時選生物,但接觸AI後發現自己對編程也有興趣,或會轉而選物理或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繼續深入鑽研。

家長要學懂聆聽子女志向 別只顧打擊

前途要慎思,不少中學生的父母也很緊張子女的選擇,王裕泰校長提醒家長們別只以大人角度出發,例如是否賺錢等現實問題去考慮,一下子打擊子女的選擇  他指其實小朋友對未知的前路也會感茫然,希望聽取大人的意見,「作為父母,想要和承子平心靜氣商量,一定要學會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