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灼見|學校與時俱進,孩子倍速成長

撰文:張樂霈校長
出版:更新:

文:聖公會基愛小學校長張樂霈
最緊張孩子的莫過於家長,除了健康,還有入讀哪所學校,不論幼稚園、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家長的緊張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校長的領導、教師的質素及學校的發展方向也影響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現今社會越來越複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較以前疏離,社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問題,於是學校肩負起教育孩童的重要責任,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建立良好的品格、保持追求知識的熱忱及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好公民。學校是孩子第二個「家」,所以學校需創造積極的氛圍,建立關愛和安全的環境,以及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並融入共享的學校氛圍,學生懂得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此外提供實用、具針對性的課程,着重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專業的教師團隊以及與家庭和社區有着伙伴的關係。

學生於肇慶一所小學合作以行動引證推測結果。(張樂霈校長提供)

由此可見,家長揀選學校時也應根據上述條件來揀選一些與時俱進的學校,而不是只追捧坊間所指的「名校」。與時俱進的學校應該有獨特的課程設計,並且以致力培養孩童成為廿一世紀的成功人士為目標。現時科技發展迅速,要得到事實性和程序性的知識並不困難,所以學校不應再過份著重教授這類知識,而是重視提供機會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和解決問題,將基本概念和原則於現實世界中實踐。學校的課程也應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培育學生主動和積極學習的態度。除此之外,學校也應融合各科目,推行跨學科學習和閱讀,以讓學生能「活潑」地學習,依主題有系統地建構知識,並分組合作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我校一向重視教授學生應用所學,不會「為教而教」,因為我們深信就算內容教得艱澀,但學生只停留在「學懂」知識,未能「實踐」所學,這種把知識生吞活剝的學習方式根本毫無意義。因此,我校推行不少跨學科學習,就像本學年以「環保」為題,配合STEAM教育,設計各級的專題學習任務。學生於連續數周的下午綜合課堂一起動手做,透過情景引入,讓學生了解社會的環保問題,與組員動腦和動手,一起提出解決方案。除此以外,我校非常著重教授學生學習技巧,如一年級學生於學期初重點學習拼讀技巧,讓他們能拼讀不懂的英文生字,建立學習英文的自信和提升興趣。第一學習階段過後,學生能用拼讀方法自行讀出陌生的生字,實在令老師和家長鼓舞!當然各級也會教授閱讀技巧、自學技巧等,期望學生能掌握老師所教的技巧,使其終身受用。

要辦一所與時俱進的學校,在課程設計和教師培訓上須花不少時間和心思,但我認為是值得和需要的,因為培育孩子接受未來的挑戰是學校的使命,所以家長揀選學校的時候應了解該校的教學理念、學習模式及發展方向,讓孩子得到最適切的教育,從而倍速成長。

聖公會基愛小學校長張樂霈。(張樂霈校長提供)

作者簡介:
張樂霈女士現為聖公會基愛小學校長,從事教育事業二十三年。張校長致力推動課程發展,尤其評估素養,著重學習、教學及評估的連繫,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能。此外,她帶領各科優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寓學於樂,並裝備學生俱備足夠的知識和技能,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你可能感興趣